卓越计划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 Scientific Research 科研课题 2017 年 2 月下
卓越计划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
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
陈国辉,杨松华,宋胜伟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保障,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机械类专
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起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以课程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出发,分析
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卓越;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7)04-0020-02
1 卓越工程师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 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机械支承(轴、轴承)、其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落实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发 零部件(机座、箱体)几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缺少一定的
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 联系,知识点比较零散。为此,应融合实验、实践内容于理
国战略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保障。高等学校作为工程 论教学,在课程教学之初就提出机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设
教育的高地,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方 计机械”,以两种典型的机器——四冲程内燃机和机械传动
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存在重理 装置——减速器为例,介绍内燃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在面临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 运动特点,从而提出内燃机的机构组成包括三大机构:连杆
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难以适应现代社 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它们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
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目前高教界正在积极探讨培养学生创 点内容;从机械制造的角度介绍减速器的零件组成:齿轮、轴、
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轴承、螺栓、箱体等,从而引出课程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对教材的内容根据授课专业的不同进行适当取舍,由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理论联系实践的 我校的一些近机类专业如材料、安全工程等专业力学、金工
特点,主要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组成。 实习等先修课程开设的不足,在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
以我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理论教学依然以教师多 中若一味地讲解受力分析,学生势必难以接受,应抛开推导
媒体讲授为主,主要原因:①多媒体图文并茂,动画、视频 过程而重点强调应用。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把
丰富;②教师备课相对容易,但这也忽视了多媒体重难点不 学生引到工程问题的现场,借助于多媒体的情景再现,首先
突出的弊端,学生短时无法接受大量的信息。在教学方法上 让学生用工程语言描述工作过程,其次让学生提出工程问题
忽视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方式的运用,影响教学质 并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感性认识,
量和学生能力培养。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知识应用的成就感。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为任 3.2 重点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务,其设计对象仍为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概因减速器设计 基于减速器应用的广泛性、教学示范效果的典型性、设
理论成熟,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而且减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