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疗卫生领域泛道德化批判反思.pdf

发布:2017-06-02约1.04万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6 重庆医学 2017年 1月第 46卷第 1期 · 卫生管理 ·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7.01.034 医疗卫生领域泛道德化批判反思 梅春英 (滨州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3)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348(2017)01—0126—03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各种不 良和丑恶 的根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医疗领域的不 良现象不可能 现象 ,人们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但是,这种批判又明显 依靠个别医务人员提高道德修养而得到解决。“物质力量只能 地存在着泛道德化批判倾向。强烈的道德批判表明我国民众 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因为 “思‘想 ’一旦离开 利‘益 ’,就一定会 对是非善恶辨别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 使 自己出丑’,[。道德的基础是利益,对不道德现象的批判,应 和医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但是,一旦陷入泛道德化批判会 该超越道德本身找到此类现象产生的物质根源。医疗领域出 带来消极后果,如弥漫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怀疑主义和悲观论 现的不 良现象不过是道德的表象,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转型时期 等,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树立辩证唯物的马克 医疗领域 的改革不彻底 ,体制 中的利益导 向机制 出了问题 ,人 思主义的科学批判观,才能增强人们的理性力,塑造健康的社 们对利益分配不满意的结果。 会心态,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1_2 对个案事件的负面道德影响任意放大 当前,社会大众 l 泛道德化批判在医疗卫生领域 的表现 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批判带有强烈的泛道德化倾向,勾勒出一幅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观 令人生畏 的 “乱世”景象 :医生无 良、教师失德、商人唯利是 图、 坚持科学批判与道德批判 的有机统一,是真正科学的批判观 。 官员腐败等,医疗卫生领域的这种趋势更加明显[3]。近年来 , 但是,在现实中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 中,却经常发现违背马克 各大媒体不遗余力地炒作类似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李丽云 思主义科学批判精神的泛道德化批判观 ,陷入非理性的负面情 事件、八毛门事件、缝肛门事件等负面道德案例,并以此为依据 绪宣泄、以偏概全的片面论断等 。泛道德化批判在医疗卫生领 放大医务人员道德 品质上 的瑕疵 ,认为这些事件表明医务人员 域 的主要表现有 以下几个方面。 医德沦丧,良心泯灭 。在社会转型、医疗体制改革各方利益重 1.1 把非道德问题道德化 人类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对不同 新调整等大的社会背景下,有个别医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变得 的社会现象应该持不同的评价方式。从道德角度来讲 ,可以把 唯利是图,置患者和社会 的利益于不顾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 社会现象划分为道德现象和非道德现象,只有道德现象适合用 会影响。但是,在批判医疗卫生领域这些不 良道德现象的同 道德标准来进行评价 ,自知性、自愿性和利害性是道德现象的 时,不应该任意放大这些事件 的负面道德效应 。从理性上来考 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1]。 虑,上述一些不道德现象只是个别或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瑕 医疗卫生领域中为患者所深恶痛绝的红包 、回扣、过度医 疵 ,并不能代表医务人员这个群体的道德面貌 ,更不能 由此得 疗 (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现象,人们把其原因归结为医 出医务人员医德沦丧、良心泯灭的现实 。否则就会 以偏概全 , 务人员道德素质低下。但是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根本原因和 在逻辑上混淆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的关系,以特称判断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