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pdf
金山寺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金山寺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
文言文,完成4〜7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之思,少时塾帅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
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
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的、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
定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邦,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微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
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
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
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
精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闸、梅文鼎所未见。震正^
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
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占经
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
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
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
格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日:“戴宸尚
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删改)
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
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
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
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日:
“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
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鲫一项是()(3分)
A.震出所学质之永质:问
B.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司:掌管
C.皆折节与交折节:降低身份
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就:完成
4.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理解)。
【解析】就:靠近,踉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家屡空,而学日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古训明则古经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上惋惜久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先生是年乃能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
级(理解)。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B项:连词,表承接,就;连
词,表转折,去限C项,均为音节助词。D项,副词,才;连词,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3(分)
A.戴震少时聪明乐学c读书过目能背,日背数千言都不肯停下来。在私塾学
习《说文》,三年便掌握了全部内容。
B.戴震读书深思精研c他既注重研究各种注疏文字,讲究实事求是,又敢于
质疑前辈大家,且不囿于一家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