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作品赏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鲁迅的《阿Q正传》简析:
艺术特点: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2、深刻的杂感笔法在叙述和描写中掺入了尖锐、幽默深刻的议论,包括反语形式的运用。3、语言精炼含蓄
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人物塑造上——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粗线条的勾勒,并加以漫画化。情节铺叙上——构置一个大致的故事框架,充入现代生活细节,显出故事的滑稽。语言运用上——引进杂文语体,掺入现代词汇,赋予幽默、诙谐、夸张和讽刺意味。
《阿Q正传》是鲁迅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而作。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是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的。《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阿Q正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鲁迅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现代中国国民性的象征。小说特通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的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主义的思想。
《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这部作品中的阿Q 形象,作者说采用了这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手法,将众多不同的人物的突出的特点综合起来,然后进行化合创造,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象。二是采用了现实主义文学基本创作方法。作品所塑造的阿Q这个形象具有符号的意义,因为他不仅是阿Q这一个体,而同时也是“国民性”的浓缩体;他所生活的环境也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从中可以窥见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状况,人性状况。(2)叙述体的结构。对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的继承,但又加入了现代的精神分析的对人的精神的深度透视。作品中的“序”“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生计问题”等是众多故事/事迹的并行排列、堆积,各个故事之间缺乏有效的时间联系,因此都是空间性的叙事。只有到了“革命”和“不准革命”尤其到了结尾“大团圆”,才进入一种时间的流程,形成时间性叙事。(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在小说的批判与讽刺特色方面,小说不仅有头尾两部分议论,而且其他诸多地方都穿插有议论,这些议论具有批判与讽刺特色,是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部分。(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化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却能准确的表现人物的身份和突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其次,小说使用了不少古语,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给文章增加了诙谐的意味和讽刺性。第三,语言包含幽默感,好用反语,喜欢夸张;第四,使用了大量口语;最后,小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首先选择的颠覆对象是封建传统文学中的“史传”文体。鲁迅在《阿Q正传》中还对传统的章回体的结构和大团圆的形式进行了模仿。鲁迅在小说中,采用章回体分章分回的形式,来讲述阿Q的生命历程。鲁迅对章回体的模仿,并在模仿中加以拆解,既达到了借助它流传的目的又在使用中使之被解体。
老舍的《骆驼祥子》简析: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夜的长篇小说是老舍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它通过旧中国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形象,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吃人的旧制度,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为中心线索,通过祥子与土匪,祥子与暗标,祥子与车厂主,祥子与虎妞,甚至祥子与天气的关系等各个侧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甚至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反映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想凭个人奋斗劳动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虽然作者当时还无法为主人公指明出路,但作品对于社会罪恶的真实描绘,却能激起人们对旧世界的极大义愤。??作品中以祥子的悲惨遭遇和性格发展作为主要线索,中间也穿插了一些互相对立的人物和事物,四方面的内容是本文的主线。1.从不同的方面描写祥子的心灵美,崇高的情操等从外貌到内心的美好的东西。2.描写种种恶势力对祥子的摧残。3.描写其它车夫的命运。4.描写大学教授曹先生对祥子的同情帮助。??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它通过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作品热情地赞颂了祥子原来的具有热爱劳动,朴实向上,善良而又自信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了那吞吃了祥子的一切,把祥子逼进坠落的深坑的令人息的黑暗社会。??作者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遭遇,揭示了祥子性格的变化,展现了祥子所生活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