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教案.doc

发布:2018-04-23约1.63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教案 教学班级:2011级初等教育301—305班 任课教师:周智湘 2013年3月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各类课外作业、作画、口语检查回课次数安排 平时测验次数安排 课外辅导次数安排 备注(注明节假日总实习等时间) 教材起止号码 内 容 提 要 课时 1 3.4.-10. P131-171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 2 2 3.11.-17. P172-185 家(巴金) 2 作业一 3 3.18-24 P1-14 荷花淀(孙犁) 2 4 3.25-31 P375-381 芙蓉镇(古华) 2 5 4.1-7 P387-393 2 4.4.星期四-清明放假 6 4.8-14 P236-240 草木篇(流沙河) 2 7 4.15-21 P205-222 长江三日(刘白羽) 2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30-7.6 复习考试 2 合计课时 14 课前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 莎菲女士的日记(丁玲) 一、教学时数:2课时 二、教学目的、要求 1. 赏析心理描写重点段落; 2. 掌握莎菲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莎菲形象的典型意义。 四、教学手段:课前阅读作品,课堂讨论重点段并宏观分析 五、教学基本内容 一、背景知识: 丁玲(1904—1986)女,原名蒋伟。湖南临澧人。《莎菲女士的日记》写干1927年冬,是丁玲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其他现代湖南作家简介: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古华《芙蓉镇》、唐浩明《杨度》、韩少功《西望茅草地》 、何立伟《白色鸟》、萧育轩儿童文学《乱世少年》(长篇小说)、汤素兰《笨狼的故事》(长篇童话)、彭见明短篇小说 《那人 那山 那狗》 、残雪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李少白儿童文学 《白墙上的黑手印》(诗)等。 小说赏析方法:人物、情节、背景(典型环境)。 二、重点段落赏析 P132“报看完” P134“我真不知”(苇弟) P160-163(凌吉士) 学生自选段落 三、作品宏观赏析 1.莎菲形象 作品通过对主人公莎菲女士一段心灵历程的真实描写。深刻地反映了20年代中期经过五四运功冲洗和优化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失态和苦闷.理想和追求,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新女性回廊增添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茅盾《女作家丁玲》:莎菲“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莎菲生活的背景是经过“五四”革命激流冲击但黑暗势力仍然十分顽固的20年代中期。几千年的封建堤坝开始坍塌了,一群群觉配了的青年男女从封建礼教的罗网中冲了出来,他们抱着纯真的幻想定向社会.寻找光明。鲁迅:“人生最苦闷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这是20年代中期广大知识青年的“时代病”,也就是茅盾所说的“时代苦闷”的真正内涵。 幼年时因父亲去世而导致的家庭的败落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丁玲受尽了世人的冷眼,养成了她性格中特有的敏感和自尊,也使她格外向往和追求人间的温嘎、友谊和理解。母亲的自强自立,“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求民主争自由的呐喊,则将躁动不宁的精神因子注人了她的灵魂。时代和家庭共同铸就了她真诚坦率、孤傲倔强、混望理解、向往自由的思想品格。 莎菲狂猖幅舶、孤僻乖张.甚至有些变态.是她想寻求光明而又看不到一件真正理想的事情、一个真正理想的人而感到苦闷的结果,是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在没有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之前对黑暗社会采取变态的反抗的表现。莎菲是当时社会的叛逆者,是一个在黑暗中执著地寻求光明的小资产阶级叛逆女性,这是莎菲性格的核心。 她追求的是一个健全合理的美好社会,具体表现就是渴望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理解、纯真的友谊和诚挚的感情。她容不褂——点点虚伪,甚至容不得没有理解的盲目的关怀和体贴。莎菲的追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对一种充分理解人、尊重人,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的健全美好的社会的追求。然而,她的这种追求同她所处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她就只能陷入无法排遣甚至永无止境的强烈的苦闷之中。莎菲的悲剧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当然也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2.苇弟和凌吉士 苇弟,是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肯于奉献的男子。他真心诚意地对待莎菲,坚定执着地热爱和追求着莎菲,但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