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扬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选修.doc

发布:2017-04-04约2.8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扬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选修)期末测试 历 史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D.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6.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 A.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 B.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 C.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 D.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 7.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于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 8.1867年,王韬漫游法英等国,后在《纪英国政治》中写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对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王韬赞成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英国之行开阔了王韬的视野 C.王韬对西方社会制度存在误判 D.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 9.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 A B C D 第卷(选择题60分) (1)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处理“国与民”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2分) 高二历史(选修)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2017.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B D B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B A D C B D 二、非选择题(共5题,60分) 21.(12分) (1)主要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1分) 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1分),维系宗族政治秩序(1分)。 法家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1分) (2)核心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2分) (3)主要弊端:过度奢侈、繁缛。(2分) 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缛为简朴)。(1分) 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1分) (4)相互关系:各家在传统礼乐的环境中成长,又从各家立场出发改造传统礼乐。(2分) 22.(13分) (1)现象:全盘效法西方文明,忽视中国固有文明。(2分) 观点:东西方文明性质不同;东方文明可以拯救西方文明。(2分) 意图:希望重新认识东西方文明。(1分) (2)态度: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整理”传统文化。 (如答“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传统文化”也可)。(2分) 可取之处: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