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初探.doc

发布:2016-05-18约2.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初探 03中文1班:刘 洁 雅 摘要:佛山人以北帝崇拜为中心,信仰北帝相延成俗。现代佛山人的北帝崇拜,是祭祀性与娱乐性双重功能的融合统一。佛山北帝崇拜已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神明崇拜信仰系统。北帝崇拜是佛山民众祈求平安的心理体现,从而也体现出佛山民间信仰(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间神祈,具有消灾化厄之神力。佛山作为佛、道、儒齐备的南粤之地,人们供奉的神灵也不下几十种,为何南方人会拜北方的神,而且北帝在佛山人心目中竟有着如此尊崇的独特地位,佛山人对北帝尤其的“情有独钟”和极为信奉,究竟北帝崇拜怎样在佛山本土相延成俗。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各地均建有北帝的神庙,为何佛山祖庙又会以其“历岁久远”成为北帝庙之始祖,也成为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信仰中心和祭祀圣地。本文将考察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与现状,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信仰体系和区域文化特征,探讨佛山民众祈求平安的心理,从而增强佛山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 一 、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与现状 北帝崇拜起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它原本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之一。后来经过长期复杂的演变被改造为龟蛇合体的动物神,然后逐渐被人格化成为道教敬奉的无量师祖,即道教的守护神。宋代后,其地位越来越煊赫,并成为官方认可的神明;到明代,北帝崇拜就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惟我独尊的程度,真武庙的兴建随之迅速遍及全国各地。北帝庙多数散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各地,广州西关、河南、下塘等地亦有北帝庙,佛山祖庙则是广东最早设的北帝庙。佛山人对北帝的极为尊崇从而推动着北帝成为佛山祭祀系统中的诸神之首,也使祖庙成为合镇诸庙之冠,香火最为鼎盛。北帝崇拜在佛山历久不衰的最高层次的祭祀中心的地位,成为珠江三角洲主神崇拜的典范。 (1)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 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元丰年间。北帝崇拜在佛山的兴起的,是由最初的民间崇拜北帝开始的。这是纯粹的民间自发的祭祀阶段,完全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佛山民间北帝崇拜的渊源,其实也可从佛山的地理位置和生产发展进行考究。佛山是一个由乡村逐渐发展为城市的居民聚居点。早在佛山还是以农耕为主业之时,佛山村民就建造了庙宇供奉北帝。北帝在佛山人心目中有着非常尊崇的地位,原因之一,北帝在民间崇信的诸神中为司水之神,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水道纵横。南粤佛山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腹地,为水泽之乡,水患多。旧时当地居民外出交通工具以舟船为主,公商业货物的运输大多非船舰不可。这难免遭受水道风险,老百姓顶礼膜拜作为水上保护神而存在的北帝,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出行平安,生意运输免受水道风险。加之宋代以来佛山又以鼓铸为业,成为岭南著名的冶铁中心。冶铁、陶冶等大部分都与火有关,拜水神北帝以祈求防火患及水灾,以保平安及安全生产。即所谓:“南方为火地,以帝为水德,于此固有相济之功耶?抑佛山以鼓铸为业,火之炎烈特甚而水德之发扬亦特甚耶?[1]”这也是民间尊崇与信奉北帝的又一原因。 由上可知,道教北帝神作为水上保护神和防火防灾之神,为祈求保水上平安,防水火之灾便是佛山北帝崇拜的最初历史原因。 (2)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现状 佛山人崇拜北帝神灵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佛山民间烟火延绵,传承不息。现今,信仰北帝在佛山本土相延成俗、历久不衰。近千年的传承积淀,北帝已由最初意义上的司水之神演变为佛山本地最贵最灵的地方保护神。佛山北帝崇拜祭祀仪式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现、祭祀规模之盛大、广泛的民众参与性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力,这都充分体现出佛山北帝崇拜已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神明崇拜系统,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佛山人息息相关。历史上不少崇拜北帝的风俗习惯已深入民心,并广泛流传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佛山人。 1.行祖庙 “行祖庙、拜北帝”是历史上祖庙祭祀仪式唯一延续至今最为隆重的民间风俗,这传统风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群众自发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佛山人,尤其是年纪稍长者不约而同到祖庙进香参拜北帝神像以祈求好运吉祥、事事顺利、合家安康。尽管参拜仪式日趋简化,只在北帝大小神像前摆上酒、烧肉、香烛、元宝、鲜花、果品等,双手合十低头默祷,亦以求得心安理得。“行祖庙、拜北帝”也是佛山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每年的除夕之夜,逛花街的人们在走完花市之后就陆续赶在凌晨十二点前到祖庙灵应祠,等候正点在北帝大小神像前虔诚祈祷许愿,然后向北帝神像投放硬币以示公德无量,希望拜过北帝后新的一年好运顺景。据说准时凌晨十二点正上头柱香参拜过北帝后,更表诚心向神,因此来年将会受到北帝的倍加庇佑,心愿亦更快灵现,使他们生意兴隆,丁财两旺。 2.北帝诞 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诞日,这是一年中北帝崇拜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一日。佛山民间就有集资在祖庙举行贺诞习俗,该风俗至今仍得到了传承发展。各地北帝庙北帝诞期间的祭祀仪式中以佛山的民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