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文档]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1.doc

发布:2018-01-06约4.18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 读 书 报 告 学 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二班 学 号:0902050218 姓 名:陈 涛 递交时间:2012-5-4 前言: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主体内容:重点论述了各种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和特征、沉积物特征;较全面地阐述了第四纪气候特征、海平面波动过程、生物界的演化、中国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年代测定方法及新构造运动。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主要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和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基础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运动和地质年代学等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距今二三白万年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地层、构造运动的地壳发展史历史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两者都是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相互补充、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多重理论与应用实际价值。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普遍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复杂、环境的相对平衡严重受到人为的影响、是人类承受到环境、生态、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为使今后人类与自然之间能够保持和谐持续发展、从古今综合观念出发、利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积极、慎重、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趋势与潜在的重大灾害、已成为世界科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作为我们的课程教案已经学完、从书中我们能够深感体会、人类环境和生态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加固了我们以前所学的《沉积学》、《构造学》、《古生物学》、《普通地质学》、《岩石学》等多门学科。开拓了我们是视线、使我们能够进入新的领域去探求未知的知识、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铺垫好了有利的牢实基础、也使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美妙。 在朱伟老师讲解《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过程中、我们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从中受益菲薄、下面让我简单的介绍下本的内容、最后谈谈我对这门学科肤浅的感受和体会。 第一章 第四纪概述 第四纪 1829年法国地质学家德努埃提出第四纪的概念,是指地球发展历史最近的一个时期。 1839年赖尔把现生种属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达90%和含人类活动遗迹的地层划为第四纪。 1881年第二届国际地质学会正式使用“第四纪”一词。这一时期上地球上有显著的气候波动,出现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发展,哺乳动物兴盛,各种陆相沉积发育。 1.第四纪气候与冰川活动 将第四纪气候寒冷,冰雪覆盖面积扩大,资深冰川作用强烈发生的时期称为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面积减少的时期,称为间冰期。根据深海沉积物的研究,第四纪冰川作用20次之多,而近80万年每10万年有一次冰期与间冰期. 2.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论的基础是1915年德国魏根纳提出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大陆距今1.5亿年前,地球表面有一个统一的大陆,称为联合古陆,联合古陆周围全是海洋。侏罗纪开始,联合古陆分裂成几志并各自漂移,最终形成现今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北半球的一个称为劳亚古陆,南半球的一个称冈瓦纳大陆。 板块学说认为,目前的刚性岩石圈已分裂成6个大的地壳块体。全球6个大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欧亚板块。 相邻板块间的结合情况有岛弧和海沟、洋中脊及转换断层三种类型。岛弧和海沟区域有现为大洋地壳沿海沟插入其下,构成消减带,并引起火山作用、地震以及挤压作用。 洋中脊是地壳生成的地方,表现为拉张应力,如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转换断层是横穿洋中脊的大断裂,表现为剪切应力作用。板块间的结合带与现代地震、火山活动一致,板块构造学说极好地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和分布。 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2.1 第四纪沉积物 一.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 1.基本特征 (1)岩性松散 (2)成因多样 (3)岩性岩相变化快 (4)厚度差异大 (5)不同程度地风化 (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 2.第四纪沉积物的命名 砾石、砂、粘土。 进一步细分采取二元法命名。 例如:据砂和粘土的含量划分 砂、亚砂土、亚粘土、粘土 3.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的相关性 剥蚀区地貌发展的同时在相邻的堆积区一定有相应的堆积。 如何证明相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