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目.docx

发布:2020-02-23约9.83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形态组合特征? (1)通常把地貌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称为地貌基本形态,如扇形地,阶地。 (2)把由若干的地貌基本形态组合而成的大地貌称为地貌形态组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2、 内外地质营力的概念?谈谈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 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 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 意义:(1)内营力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向发展; (2)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当山地处于从弱到强的上升阶段,虽然伴有有弱到强的外营力作用,但不足以抵消内 营力的上升,此时山地高度增加,岩石被剥露,发育各种构造地貌; 当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外营力转而占相对优势,山地被剥蚀降低,发育各种外 营力地貌。 3、 第四纪的几大特征? (1)地球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2)这一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气候波动;(3)出现了 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4)哺乳动物兴盛,被子植物发育,各种陆相沉积物发育的时 期。(5)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 4、 冰期,间冰期的概念? 冰期指第四纪地球上气候显著变冷时期,极地(或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度推进 (或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迁移或部分绝灭。 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大陆冰盖缩小,并向极地后退(或高山冰川退缩), 同样引起生物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 5、 第四系陆相沉积物一般特征? 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半固结状态,因而更容易探索其形成过程, 也易于第四纪矿产的开采。但易发生流动和破坏,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于地表,易遭受风化作用,因此可以利用沉积物的风化来划 分地层; 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在起伏不平的地表,处于不同气候带,受各种地质营力的影 响,故其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 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沉积物的成因和沉积环境,建立沉积 模式,探索沉积规律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将今论古”的方法。 6、 确定第四系底界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广泛大陆冰川活动的最早出现;(2)人类化石的最早出现;(3)在海相沉积中首 次出现北方寒冷型的冰岛北极蛤和有孔虫波罗的透明虫;(4)第四纪特有的哺乳动物如真 马、真牛、真象的出现。 7、 残积物、风化壳的概念及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残积物是地表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是地表岩石在垂直剖面上,受到风化作用而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 积物,由这些残积物所构成的复杂剖面。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性是因岩石在不同深度下,经受着程度不同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的结果。按化学作用方式自上而下分为:氧化作用带、水解作用带、淋滤作用带、水和作 - 1 - 用带。 8、 研究古风化壳的意义? 研究古风化壳有利于了解某一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特征和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 标志,即根据古风化壳确定气候、利用古风化壳判断古地形及利用古风化壳对比地层。 9、 崩塌和滑坡的概念?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地、迅速地沿斜坡发生塌落的现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予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 体下滑的现象。 崩塌发生在坡度很陡的斜坡地带,陡度常为 60 度到 70 度以上,并且一般速度很快,是 一种局部的但为严重的地质灾害;而滑坡的产生与地质构造关系极为密切,松土滑动坡度 在 20 度以上,基岩的滑动坡度则在 30 度到 40 度以上,还需要地下水的作用、气候因素、 地震及人类活动等营力作用而发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灾害。 10、滑坡要素主要有哪些? (1)滑体:滑动的岩土体;(2)滑动面:滑体移动所经过的面;(3)滑动带:在滑动 面上、下,由于滑体的滑动所揉皱的结构扰动带;(4)滑床:在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 本身未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5)滑坡边界:滑体与滑床之间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即滑 动面在平面上所圈定的范围。 11、鉴定滑坡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滑坡台阶:每一台阶由滑坡平台及陡壁组成; 滑坡陡壁:滑体后缘与母体脱开的分界面; 滑坡舌和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伸入沟壑或河道中的部分,滑坡鼓丘:被 挤压鼓起成丘状者; 主滑线:滑坡体上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 滑坡裂缝:滑坡体内出现的裂隙,常发生在滑坡的初期、中期; 鼓张裂隙:在滑坡前端受局部张应力形成垂直于主滑线方向生物张裂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