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doc

发布:2018-10-12约5.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 论 1.地貌学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形态(即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2.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 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 (1)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多次出现冰川活动。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5.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 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一章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2.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Ⅴ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如岩溶中的孤峰-峰林、峰丛。 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等。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溶洞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绝对高度)等。 4.地貌相对等级I巨型地貌、II大型地貌、III中型地貌、Ⅳ-Ⅴ小型地貌 5.地貌的成因: 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2.地质构造:顺构造和逆构造地形 2.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岩浆活动)、外力地质作用(剥蚀、搬运、堆积作用))内力增加地势,外力削平地势 3.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气候、新构造运动、植被、土壤和人工活动等。) 6.地貌形态组合分类考虑下列因素: a.地貌组合的形态特征b.地质构造基础(指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c.内营力(包括新和老的构造运动)和外营力d.现代地貌作用的强度 7.地貌分带性(包括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由于形成地貌的外营力受气候控制,而地球上气候呈现分带性,所以地貌的空间分布也具有分带性。气候→外营力→地貌的空间分布。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量。 8.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地貌特征a.干旱区:气候极端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降水量仅在250mm以下,但降水非常集中,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很低,温差变化大。地面植被极其稀疏,物理风化作用占优势,发育各种风成地貌。 b.半干旱区:是介于干旱区和湿润区之间的过渡带,年降水量400毫米,降水比较集中,片流、冲沟发育,广泛分布黄土,并发育特有的黄土地貌。 9.地貌年代通常分为:地貌相对年代和地貌地质年代 10.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继承性 第二章 坡地地貌 1.坡地地貌的主要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2.影响滑坡的因素及治理:1)岩性:软弱层、松散堆积2)构造 构造面(层面、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3)地貌:山间谷坡,河、湖、海岸坡4)气侯:暴雨、长期降雨、融雪(增重、润滑)5)地下水(增重、润滑、浮托) 地震:诱发作用7)人类活动:破坏天然平衡 滑坡的整治(排、挡、减、固)总的来说,治理滑坡的措施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作用,即排除滑坡地表水、地下水和防止水对坡脚掏蚀;二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即改变滑坡外形,降低滑坡重心和修建支挡建筑物而增加滑坡抗滑力 3.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地貌部位和类型可以有以下几种:①河流的汇合处;②平原或盆地底部;③两大地貌区的分界处;④河谷阶地;⑤海滨和岛屿。 第三章 流水地貌 1.水流的基本特征:水流分层流、紊流、环流、旋涡流等流态。横向环流(和主流的关系、直道环流和弯道环流);旋涡流(河底旋涡流、河岸旋涡流) 2.流水的作用:E=0.5QV2流水的动能与流量和流速平方成正比。(意义:贫水期时间长但对地貌的影响较小,洪水期时间短但是动能很大对地貌的改造巨大) 3.侵蚀、搬运作用:侵蚀—冲蚀、磨蚀和溶蚀;搬运—推移、跃移、悬移、溶移 4.侵蚀沟的发展阶段:细沟、切沟、冲沟、坳沟 5.洪积物和洪积扇:分带—中央带、过渡带(储水)、边缘带、前方带 6.先成谷、迭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