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KMP算法.doc

发布:2018-10-20约2.2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三:Kmp算法 学院: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 计算机 指导教师: 蔡平 报告人: 郑静宏 学号: 班级: 03 实验时间: 2010年11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0年11月1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1.理解串的特性及与线性表的关系。 2.熟悉字符串在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运算。 3.掌握如何用kmp算法实验字符串的模式匹配。 实验要求: 1.输出界面格式: 实验名称:Kmp算法 实验人: 学号: 按要求完成的输入/输出信息 完成日期 自我评价 2.输入数据应提示输入内容与输入格式。 输出数据要加以说明。 4.程序应注意使用注释语句。 5.注意程序的健壮性和交互性,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6.在“网上课程”上提交C源程序。 7.交打印稿(或电子稿)的实验报告(完成日期:11月17日 三.实验内容:(提供每一个实验题目的算法描述、程序代码) [问题描述] 选做1: 求出子串(模式串)的next,利用kmp算法实验模式与主串的匹配算法。 要求:由键盘输入主串及子串的值,(1)输出子串的next值(注:next的初始值为:next[1]=0)。(2)输出子串在主串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选做2: 实现串的基本运算(求(1)串的长度、(2)串的连接、(3)串的比较)。 要求:(1)由键盘输入一个串的值,输出串的长度。 (2)由键盘输入两个串的值,输出第一个串+第二个串的值。 (3)由键盘输入两个串的值,比较两串是否相等,输出相关提示信息。 [算法描述] 算法提示: 1.生成模式串的next函数 2.从第1个字符开始,进行模式串与主串的比较, 3.如果出现失配,将模式串的第next[j]位置开始,继续与主串进行比较。 [算法实现](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t getnext(char T[100]); void main() { unsigned short KMP,a,b; char str1[100],str2[100]; printf(please input the main bunch!\n); scanf(%s,str1); printf(please input the vice-bunch!\n); scanf(%s,str2); int next[100]={getnext(str2)}; a=0; b=1; while(a=strlen(str1) b=strlen(str2)) { if(b==0||str1[a]==str2[b-1]) { ++a; ++b; } else b=next[b-1]; } if(bstrlen(str2)) KMP=a-strlen(str2)+1; else KMP=0; printf(the kmp number is:%d\nd,KMP); } int getnext(char T[]) { int next[100]; int i,j; i=1; next[1]=0; j=0; while(istrlen(T)) { if(j==0||T[i]==T[j]) { i++; j++; next[i]=j; } else j=next[j]; } printf(the vice-bunch\s number:\n); for(j=1;j=strlen(T);j++) printf(%d,next[j]); return next[j]; } 四、实验结论:(提供实验结果的输出界面拷屏画面。对实验结果自我评价,说明实验是否达到要求,需要哪些改进)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是我这学期做的第三个数据结构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上,我感觉我有了明显的进步,对C语言和数据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编程序过程中,虽有所错误,但几经修改最终还是达到实验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五、实验体会: 温故而知新,可以知之矣,在这个实验中,我进一步熟悉了大一学的C语言的一些该注意的地方,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