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22染色体畸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十二章 染色体畸变 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s) 第一节 断裂愈合和交换学说(breakage- reunion hypothesis) 重建(restitution) (1)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 (2)重复 (duplication) (3)倒位(inversion) (4)易位(translocation) 结构杂合体(structral heterozygote) 结构纯合体(structral homozygote)。 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导致4种遗传效应: (1) 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2)核型的改变 (3)形成新的连锁群 (4)减少或增加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缺失(deletion) 1.末端缺失(terminal deletion) 双着称点染色体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 断裂融合桥(Breakage fusion bridge) 2. 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letion) 产生缺失的原因: 1.染色体损伤后产生断裂(末端缺失)或非重建性愈合(中间缺失)会直接产生缺失或形成环状染色体,经断裂融合桥而产生缺失和重复 2.染色体纽结 3.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 4.转座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的缺失和倒位 (三)缺失的遗传效应 1.致死或出现异常 猫叫综合征(cri-du-chat syndrome,或cat cry syndrome)是Lejeune等在1963年首先报导了三例,患儿的哭声似猫叫,故得名。它是由于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5P-)所致,因而又称5P- 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5万,女性多于男性,并有生长和智能发育不全。 2.拟显性(pseudo-dominante) (四)缺失的应用: 二 重复 (一) 重复的类型 (二)重复的产生 1.断裂-融合桥的形成: 2.染色体纽结: 3.不等交换: 4.非同源性重组 5.易位的产物 6.转座效应 .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 稳定位置效应(stable position effect), S型位置效应 花斑位置效应(variegated position effect) V型位置效应 果蝇眼色的花斑效应 三 . 倒位 (一) 倒位的类型 臂内倒位(pracentric inversion) 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二) 倒位的产生 (1) 染色体纽结、断裂和重接 (2) 转座因子可引起染色体倒位 (3) 自发倒位: 沙门氏细菌的相转变 Mu噬菌体的G片段的倒位 (二)倒位遗传效应 1.产生倒位环,抑制倒位区内的重组,形 成假连锁 2.引起基因重排 (三)倒位的应用 1.ClB 技术 2.保存带有致死基因的品系——平衡致死 品系(balanced lethal system) 蛎壳翅(beaded ,Bd) 四. 易位 (一) 易位的类型 1.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对称型 非对称型 2.单向易位(simple translocation) 3.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着丝粒融合或整臂融合(whole-arm fusion) 4.移位(shift translocation) (二) 易位的产生 1.断裂非重建性愈合 2. 转座因子的作用 (三) 遗传效应 1.位置效应 花斑位置效应 导致癌基因(oncogene)的活化 假连锁现象 导致人类家族性染色体异常 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的鉴别 一. 多线染色体(ploytene chromosome)的观察 二. 染色体带型的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