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1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家畜遗传多样性概述 一、概念 生物多样性: 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多样性的总和 基因多样性:也称遗传多样性,指种内的基因变异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物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和生态系统内的栖息地、生物群落以及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畜禽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代良种的局限性 第一,全都起源于西欧,起源地域狭窄,种内不同品种间亲缘关系密切,不足以保证稳定持续的畜牧生产。 第二,长期繁育在温带气候及高度集约化的饲养体制或优良草地的特定环境中,不足以满足人类在世界上各种生态环境中发展畜牧业的需要。 第三,经历过长期闭锁繁育和近交育种,群体纯合化水平较高。有许多未知的有利基因在纯合化过程中随机损失。因此,这些品种的进一步改进潜力都很有限。 第四,在近现代高强度“专门化”选择的过程中,造成了产品类型单调,不能满足社会对畜产品多样化的要求 我国家畜遗传资源优势 1. 畜禽品种资源种类多 传统畜禽的固有品种多,育种素材丰富 2. 在起源系统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 第一,与欧美品种关系疏远 第二,多数畜种包含着各有特点的不同种系 第三,畜禽与自然生息的野生原种并存 3. 多样化的生态类型 4. 丰富多彩的生产力类型 中国家畜的优良特性 主要的有以下六个方面: (1)肉脂品质好 (2)对农副产品饲料具有良好的利用能力 (3)繁殖力强 (4)水禽卵用和肉用生产力高 (5)多方面的抗逆性 (6)群体中遗传性有害性状的频率相对较低 三、世界性的家畜遗传资源危机 危机的表现 地方品种呈急剧减少的趋势,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 品种高度单一化 猪: 欧洲基本上是大约克和长白的天下; 北美,除上述品种外,多数是杜洛克和汉普夏。 奶牛: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 鸡: 蛋用品种基本上只有白壳蛋、褐壳蛋两大类型和一些合成品系 肉用鸡几乎都是白洛克和科尼什等少数品种的杂交种。 危机的原因 1.高产品种对低产品种的排挤 2.盲目杂交 3.掠夺性开发利用 保种的意义 经济意义 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 科学意义 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 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 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 文化和历史意义 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 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影响近交系数增量的因素 群体规模 性别比例 留种方式 亲本贡献 交配系统 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 世代间隔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定位与DNA文库 构建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 克隆特定基因 基因转移 通过构建DNA文库保存特殊基因 在保种群体中,留种方式有两种,即随机留种和各家系等量留种 家系等量留种条件下,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 留种方式与近交增量 当种母畜数与种公畜数目相等,家系等量留种时的近交系数增量仅相当于随机留种时的一半,这时的群体有效含量提高近一倍 实际群体中基因的传递是四个途径: 种公畜→公畜(mm)、种公畜→母畜(mf) 种母畜→公畜(fm)、种母畜→母畜(ff) 四个途径传递的基因数目是不同的,即亲本对下一代的贡献差异,近交增量为: 亲本的贡献与近交增量 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随各方差、协方差增加而提高 减少种畜在提供后代数目上的变异,是降低近交系数增量的重要手段 异型交配可保持群体的杂合性,降低近交增量 在随机交配的基础上,人为地避免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交配 将群体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亲缘关系较远的亚群,在亚群间计划交配,可控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的增长 对长期保种的群体而言,更主要的是控制群体规模 交配系统与近交增量 若群体在不同世代的规模是变化的,则t个世代平均的群体有效含量是各世代群体有效含量的调合均数 世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与近交增量 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主要取决于有效含量最小的世代群体规模,群体有效含量越小,它导致群体遗传漂变越严重 世代间隔不直接影响群体近交增量 它与一定时间内的群体遗传结构变化速度密切相关 世代间隔的延长可以有效减缓群体的遗传变化,有利于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 世代间隔与近交增量 在一个设计的保种群体中,有种公畜10头,种母畜50头。 ① 若采用完全随机留种,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 例题 ② 若采用家系等量留种,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增量? ③ 如果保持种公、母畜各30头,并且采用家系等量留种,近交增量是多大? ④ 如果初始群体近交系数为零,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到第5代时的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