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 第九章标准成本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造成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的原因可能有: 1、管理人员的增减; 2、管理人员工资及相应职工福利费的调整; 3、税率的变动; 4、折旧方法的改变; 5、维修费开支加大; 6、职工培训费的增减; 7、租赁费、保险费的调整; 8、各项公共事业费增加。 预算差异的责任应由有关的责任部门负责。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发变化应由财务部门负责,修理费用的开支变化应由设备维修部门负责;其它有关费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责任归属。有些费用(如水电费调价等)属不可控因素,不应由某个部门来承担责任。 * 造成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有: 1、订货增减; 2、产品订价调整; 3、原设计生产能力过剩,市场容纳不下; 4、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不足; 5、产品结构调整; 6、机械设备故障频繁,停工修理增多; 7、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 能量差异是由于现有生产能力未充分利用而造成的差异,难以简单地确定责任的归属。为分清各部门应负的责任,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分别由计划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承担相应的责任。 * 一、账户设置 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为了能够同时提供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和成本差异三项成本资料,可以把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划分为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两部分,并对两者分别进行归集,期末时再分别调整有关的各项成本差异,使其能够反映实际成本的有关资料。因此,需设置反映各项标准成本的账户和反映各项成本差异的账户。 * (一)反映各项标准成本的账户 反映各项标准成本的账户是成本计算账户,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和“主营业务销售成本”等。这些账户都应按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即记入这些账户的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都应当是以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成本数额。这类账户如有余额,一般应在借方。 * (二)反映各项成本差异的账户 对于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而形成的各项成本差异,既可以按大的成本项目设置账户,也可以按具体成本差异的内容设置账户。在变动成本法下,按大的成本项目设置的各项成本差异账户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每个账户下再按差异形成的原因分设明细账户。在全部成本法下,可以不设置“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账户。 按具体差异设置的账户应包括:“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或以“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差异”替代“固定性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账户。 * 二、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程序 (一)登记各项标准成本账户 对于日常发生的各项实际成本,都应当将其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两部分,并以标准成本分别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等各有关成本账户。 (二)登记各项成本差异账户 对于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而形成的各项成本差异,应当按照其不同的类别,分别登记各有关的成本差异账户。对超支差异应借记有关差异账户,节约差异则贷记相应账户。为了便于考核,各成本差异账户还可以按照其责任部门设置有关的明细账,分别记录各部门的各项成本差异数额。 (三)期末处理各项成本差异 各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反映本期成本控制业绩。在月末或年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 (1)结转本期损益法 结转本期损益法是指将本期发生的各项成本差异全部记入损益表,由本期收入补偿,视同于销售成本的一种成本差异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的理由是:本期差异应体现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要在本期利润上予以反映。其优点是比较简单,使当期经营成果与成本控制的业绩直接挂钩,西方应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企业多数采用此种方法。 *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销货成本和存货。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原则均要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当然,这样进行差异的分配计算会增加一些工作量,而且将这些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也不一定合理。例如,生产能力闲置差异是一种损失,并不能在来来换取收益,作为资产计入存货成本明显不合理,不如作为期问费用在当期参加损益汇总。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