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本课主要介绍了不同国家在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特点与经验,包括美国的社区治理、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日本的社区自治等。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国家在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包括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世界主要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提升其历史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国家治理模式的能力,增强其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4.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治理经验,激发学生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兴趣,提升其文化自觉。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高二历史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有一定的了解。然而,针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学生可能对具体的国家治理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普遍对世界事务和国际关系有较高的兴趣,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具有较强的分析比较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而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的学习方式,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来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分析不同国家治理模式时,可能难以把握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此外,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保障体系,学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关键概念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
2.教学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员或公民,模拟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国基层治理和社保体系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数据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国家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的新闻片段,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国家在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各小组分享观点,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重点:
-美国的社区治理:介绍美国的社区治理模式、特点及成效。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讲解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及保障范围。
-日本的社区自治:分析日本的社区自治模式、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国家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总结其背后的原因。
2.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员或公民,模拟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分组讨论:针对课后练习题中的问题,各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观点。
2.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问题: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培养学生关注民生问题的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国家治理模式的能力,增强其批判性思维。
3.激发学生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兴趣,提升其文化自觉。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