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二讲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doc

发布:2018-04-09约4.66万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化学暑假班基础教案 目录 第一讲 原子结构及探索历程 2 第二讲 相对原子质量 6 第三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8 第四讲 综合练习 11 第五讲 物质的量 16 第六讲 气体的摩尔体积 18 第七讲 物质的量浓度 20 第八讲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3 第九讲 综合练习 27 第十讲 阶段练习 33 第十一讲 氧化还原反应 35 第十二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37 第十三讲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训练 39 第十四讲 化学键和离子键 43 第十五讲 共价键 45 第一讲子构及探索历程 考查要求 列举古代哲学家对微观微粒认识的观点 列举道尔顿、汤姆逊、卢瑟福在探素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 复述同位素的概念 识别属于同位素的不同原子 说出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复述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二、知识梳理 历代科学家在原子结构的探索中的贡献 惠施 我国战国时期,认为物质是无 。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墨子 我国战国时期,认为物质分割是 ,当分割条件不存在时,物质就不能再分,这不能再分的部分称为“ ”。 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科学家,认为物质由 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 为止。提出 。 道尔顿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道尔顿的近代原子论为近代化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要点为: 1.化学元素均由 构成; 2.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 ; 3.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 都 ; 4.不同元素化合时,这 些元素的原子按 结合成化合物。, 汤姆逊 英国科学家,提出原子结构的 模型,他认为原子中的 和 都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体中。 伦琴 德国物理学家,发现 射线。 贝克勒尔 法国物理学家,发现铀的 。 卢瑟福 英国科学家,进行了 实验。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金箔时,绝大多数都 ,有极少数穿过时 ,个别直接偏转 度,说明:原子是 的;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荷的 ,于是他提出了 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 质子: 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相对质量为1.007 原子核 质量为1.6726×10-27 Kg 中子: 不显电性 相对质量1.008 原子 质量为1.6748×10-23Kg 核外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相对质量为1/1836 质量9.041×10-31Kg 同一原子中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Z-n (n 离子所带电荷数) 例:12Mg2+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Z + n (n 离子所带电荷数) 例:17Cl- 元素符号四周数字的含义 ±a A (大写)表示 Z(大写)表示 ±a 表示 b± 表示离子所带 c 表示分子中该 的个数 同一原子中的关系式: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微粒。原子可以直接构成 和 :如:单质金刚 石、晶体硅,化合物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 4离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 或 阳离子: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