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导与练》一轮复习高效信息化课堂染色体变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装片制作:解离→ →染色→制片 【实验结论】 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漂洗 1.为什么选用洋葱(或大葱、蒜)作实验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哪种植物? 透析:选用实验材料的原则是既要容易获得,又便于观察;常用洋葱(或大葱、蒜)的染色体是2n=16条;若用蚕豆(2n=12条)染色体更便于观察。 2.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化)时为什么需要先固定? 透析:为了能观察到细胞在生活状态下的内部结构(染色体的数目),必须先将细胞固定。 3.“解离液”也有固定作用,为什么还用“卡诺氏液”固定? 透析: “解离液”和“卡诺氏液”作用不同:解离液的作用主要是解离,即溶解细胞间的连接物质,将一团紧密的细胞解离成松散甚至单个细胞,便于观察,同时将细胞杀死,并固定;而“卡诺氏液”的重要特性是迅速穿透细胞,将其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还能增强染色体的嗜碱性,达到良好染色的效果。 透析实验 误差1:没有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原因分析: (1)选材时离根尖太长,没有分生组织细胞;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情况。 (2)低温诱导的温度或时间不正确,染色体未加倍。 (3)观察时未移动装片,同一视野中没有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误差2:能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细胞,但染色不清晰,且有重叠。 原因分析: (1)试剂使用不当:“卡诺氏液”和“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应现配现用,效果好;“解离液”应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且需解离3~5 min,呈酥软程度。 (2)染色前未充分漂洗:漂洗是用清水漂洗约10 min。 误差分析 本实验中应用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不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一方面可应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进行多倍体育种;另一方面可用于探究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加倍的配子,进而用于多倍体育种,还可以镜检某些有害物质引起染色体变异。 迁移应用 应用1:探究多倍体育种的最佳温度 四倍体大蒜的产量比二倍体大蒜高许多,为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特设计如下实验。 (1)实验主要材料:大蒜、培养皿、恒温箱、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显微镜、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2)实验步骤 ①取五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 ②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 ℃、0 ℃ 、 、 的恒温箱中1 h。? ③取大蒜随机均分成 组,分别 诱导培养36小时。? ④分别取根尖 cm,放入 中固定0.5~1 h,然后用 冲洗2次。? ⑤制作装片:解离→ → →制片。? ⑥低倍镜检测, ,并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染色体数目加倍率最高的一组为最佳低温。 (4)实验分析 ①设置实验步骤②的目的: ? ? 。? ②对染色体染色还可以用 、 等。? ③除低温外, 也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 。? 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所以温度应设置为变量,不同温度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恒温处理1 h是为了在DNA复制时尽可能使细胞处于设定温度中,以排除其他温度的干扰。但低温并不可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要统计加倍率来确定最佳低温。 答案: (2)②4 ℃ 8 ℃ 12 ℃ ③五 放入五个培养皿中 ④0.5~1 卡诺氏液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⑤漂洗 染色 ⑥统计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率 (4)①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下恒温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恒温处理1 h是为了排除室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龙胆紫溶液 醋酸洋红液 ③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最新考纲] 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2.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考点突破 能力培养 知识梳理 实验探究 知识梳理·温故串知 重温教材 夯实基础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连一连] 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或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思维激活1】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相比,哪一种变异引起的性状变化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