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货币供求和货币均衡课件.ppt

发布:2016-03-24约1.49万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货币均衡理论 货币均衡的含义 真正的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所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由于货币需求所对应的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货币供给主要为这种交易提供购买和支付手段,因此,货币均衡的状态就表现为在市场上既不存在实际交易量大而购买力或支付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商品滞销,也不存在实际交易量小而购买力或支付能力过多而导致商品短缺或价格上涨。 货币均衡的显示指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对比关系自发调节和适应的结果,在均衡实现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利率。货币供给者总想以较高的利率供应货币,以期取得最大收益;货币需求者总想以较低的利率接受货币,以求使用货币的成本最低。因此,货币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均衡的市场利率是货币供求均衡的显示指标。如下图所示: O r M Ms Md E M0 r0 市场利率与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货币市场能够在不同的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下达到均衡,即在货币供给M=货币需求L的情况下,会存在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如下页图所示,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全部组合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 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M=L时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或一定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下的货币市场均衡点。在LM曲线以外的任何点都不是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组合,或者说,这些点代表的利率和收入组合都表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所揭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和收入的关系而导出的。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需求L由交易性、预防性需求L1和投机性需求L2构成。L1决定于收入Y,与Y同方向变动,L2决定于利率r,与r反方向变动。货币均衡的条件是:实际货币供给M(名义货币供给剔除价格水平变动因素)=L,或M=L1(Y)+L2(r)。那么,在M既定时,L1增加,L2则减少,而L1增加表明收入Y增加,L2减少表明利率上升,所以,在M=L时,收入和利率之间是同向变化的,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O B LM D C A r y LM曲线 L1 L1 L1=L1(Y) A(Y0,L10) (2) (4) (3) (1) L2=L2(r) A(L20,r0) L20 L2 L2 Y LM O O O O r Y Y0 Y0 L10 A(L20,L10) A(Y0,r0) L1+L2=M LM曲线的形成 r r0 r0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均衡理论中,总产品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总产品减去消费后即为储蓄,因此,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为:投资I=储蓄S。投资函数为I=I(r),投资与利率r反方向变化;储蓄函数为S=S(Y),储蓄与收入Y同方向变化。 产品市场的需求表现为投资,供给表现为储蓄,市场的均衡可以在不同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下实现,均衡状态表现为:在一定的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下,I=S。 如下图所示,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全部组合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IS曲线。它说明,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在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或者说,这些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一定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下的产品市场均衡点。落在该曲线以外的任何点都是产品市场非均衡状态下的利率和收入组合。位于曲线右侧的点都说明I<S,即产品市场的需求小于供给。如图中的C点,与IS曲线上的A点比较,利率相同,但收入较高,说明储蓄大于均衡水平,与B点比较,收入相同,但利率较高,说明投资小于均衡水平。位于曲线左侧的点则说明I>S,即产品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如图中D点与IS曲线上的A、B两点比较,分别说明投资大于均衡水平和储蓄小于均衡水平。 O C IS A B D r y IS曲线 S O O S S=S(Y) I=S A(I0,S0) A(Y0,S0) S0 r0 r0 I=I(r) O O r r (2) (1) (3) (4) Y I A(I0,r0) I0 45° I Y Y0 Y0 A(Y0,r0) IS曲线的形成 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LM曲线反映了能够使货币市场供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全部组合,但它并不能说明使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同样,IS曲线也只是反映了能够使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全部组合,也说明不了使整个经济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而货币均衡的根本要求恰恰是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货币均衡要求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如下页图中,能够使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点,只有IS曲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