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货币供求-学.ppt

发布:2018-01-23约4.95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学原理第14讲“货币与货币供求”卢锋,CCER,2003秋季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换媒介,并且具有价值储藏和计算单位功能的经济工具。 二、货币的职能 ?交换媒介 ?价值度量 ?价值储藏 流动性概念与货币本质 变现:把一种资产变成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称为变现。 流动性:一种资产转变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形态的难易程度。 可以把货币看作是具有完全流动性(perfect liquidity)的资产。 其它资产则依据其流动性程度高低具有不同等级的货币性。 三、货币形态演变 商品货币:当货币采取有内在价值的商品形式时,它被称为商品货币。 纸币: 支票货币: 电子货币:如credit card。未来的电子资金结转系统(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system: EFTS),更便利地实现不同资产流动性。 四、货币的种类和度量 货币存量:经济流通中的货币量。 通货: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M1,M2,M3是依据不同金融资产流动性特点对货币存量提出的范围界定指标。 我国货币体系:四个层次 M0 ——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五、银行系统 银行系统包括三个角色:公众(Public)、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与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1、公众 “公众”不仅包括所有家庭,而且涵盖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的厂商和机构。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主体。与其他厂商一样,商业银行的目的是盈利。虽也经营证券交易、保险甚至房地产等,但基本业务是存款与放款。 商业银行活动归结为在储备率规定范围内接受存款和放贷。 3、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业务包括对内、对外两个部分。 对内负责发行该国货币,接受商业银行存款,但不接受个人存款。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设帐户,用于银行之间财务结算,在此意义上,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the bank of banks)”。 中央银行对外掌握一国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用于满足一国国际收支需要。 六、货币供给 1、银行系统如何创造货币? 在银行系统中,商业银行为公众提供存贷款服务,中央银行又为商业银行提供银行服务。 货币供给通过公众、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这三个角色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借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说明现代经济如何通过银行系统创造出货币。 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平衡表 资产负债平衡表(balance sheet)设计左右两方栏目,左边记录资产(assets),右边记录负债(liabilities)和净价值(或资本权益:net worth)。左右栏目具有恒等关系: 资产 = 负债 + 净价值。 陈述一个企业所有权关系:一个企业全部资产属于它的债权人(所负债务的主人)和它的法定主人(股票所有人按其份额拥有该企业净价值)。 3、资产负债平衡表的变动(一) 七、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1) 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指现金加上银行储备金:Mb = CU + RE。 由于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现金发行量和储备率,因而中央银行对于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程度控制力。下面我们看到,中央银行改变基础货币量,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放大作用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前面我们提到,货币是现金和存款的总和,即M = CU +D。比较货币表达式与上面基础货币表达式,由于银行储备(RE)是整个存款(D)的一小部分,因而基础货币(Mb)仅仅是总货币量(M)的一小部分。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2) Mb与M关系: M = CU = cD + D = (c+1)D D = M/(c+1) (a) Mb = CU + RE = cD + rD = (c+r)D D = Mb/(c+r) (b) 令公式(a)=(b)得到: M = (c+1)Mb/(c + r)。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3) 由于(c+1)/(c+r) 1,所以基础货币Mb有一个较小变动,会引起货币总量M较大变动。假设c = 0.1, r = 0.1,M = 5.5Mb,即每当Mb变动一亿元,M变动5.5亿元。M与 M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 base multiplier:mm)。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控制,会通过货币乘数的杠杆作用对货币供给产生放大影响。 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