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三跃中心小学钱红梅.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数加法和减法整理与练习
扬中市三跃中心小学 钱红梅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6页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练习。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一个系列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回顾与整理”其目的是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学中通过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一系列闯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教学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练习课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呈现已经学过的知识,知识的复习方式既要有罗列式、重现式,又要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把知识点连成线,线排成面,使点、线、面融会贯通,再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此时,由于知识出现高度概括,就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这不是量的减少,而是质的提高。所以,上好练习课的关键是理清脉络、搞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媒体课件环境下系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熟练技能技巧,有所创新和创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2、综合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笔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疏通算理。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带你们到超市文具柜台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一支自动笔 2.65元 一支钢笔 7.45元
买一支自动笔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请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
师边巡视边提醒:有的同学学习习惯非常好,不仅用直尺打横线,而且完成后就开始检验了。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指名学生口答:2.65+7.45= 10.1(元)
2.65
+ 7.45
10.10 (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答:一枝自动笔和一支钢笔一共要10.1元.
2、那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中,你想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预设学生回答如下:
生1:要把小数点对齐。
生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
生3:别忘了在计算的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生4:得数若是小数,末尾有0的一般要去掉。
同学们说的真好,真了不起,师相机提问:
(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我相信同学们通过相互讨论,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看哪个小组动作快。
通过学生交流小结: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因为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一样,都需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二、???比一比、算一算。
1、口算:第56页第1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们的计算能力怎样?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逐一出示,学生口答,集体交流。如0.92-0.2,说说怎样想的,强调小数点对齐。
过渡:像这些数据简单的直接口算,看来同学们的口算能力都很强,再看看你的笔算能力怎样?
2、笔算练习:
算一算:
7.8+3.02 8.52-8.07 3.86+0.34
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集体核对。
小结:像这些数据复杂一些的,列竖式计算更能保证正确率。我们班有的同学还有一个好习惯,计算完以后及时验算,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们学习。
3、师过渡:这道题怎样算更合适?
课件出示:三角尺套装 6.4元,水彩笔7.9元,今天是李明同学的生日,妈妈准备给他买这样两件小礼物,她带15元钱够吗?
交流得出:如果不需要计算精确的值,估算就可以了。我们有时口算,有时笔算,有时估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分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