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研究-人力资源
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研究
王祉博 沈阳音乐学院
摘要:本文围绕当前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展开讨论,针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当中的不足,寻找解决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以更好的助力于新时期高校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 人事管理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代表着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从中反映出高校的管理水平。从高校的长远发展出发,加快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的革新与升级,转变其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人事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导向,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加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其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当中的不足
作为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教职员工在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在人事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岗位上的教职人员都能够在教育、管理等工作中创造更高的价值,但却忽视了教职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只关注高校的发展与进步,忽视了员工的成长。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以及监督等工作,都是围绕着高校的发展战略所展开的,而对于教职员工的职业发展与规划考虑不足。部分员工处于不适合其工作的岗位之上,受到岗位编制、人才短缺、人才流动的影响,部位工作安排是为了填补某个岗位的空缺,以满足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与教职员工自身的发展不同步,显然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加快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教职员工的成长,充分挖掘其潜力,紧跟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逐渐沿着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以弥补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当中的不足。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人事管理
1.人力资源的开发
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充分挖掘其潜力。加强对教育、管理的等人才的培养,增加人才储备,一旦出现岗位空缺(离职或退休),立即有适合该岗位的人员来作为补充,成为教职人员,既满足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对于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教职人员的个人价值在得到充分彰显的同时,使其获得职业认同感,进而提升其对于高校的归属感。在参与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个人能力,并进一步进行潜力的挖掘。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为教职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其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积极开展讲座、交流会、辩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形成完善的员工培训、开发机制,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发展机遇,帮助其实现其自身价值,其对于高校和教职员工的共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2.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当前,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开始逐渐转变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教职人员作为高校的重要资源,科学、合理的予以应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教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重点加以考察,综合分析其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工作背景,进而打造具有创造力的师资队伍。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将以人文为本的理念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提升工作的前瞻性。凸显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加强人文关怀。建立更加完善教职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让员工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予以更多的关注,激发其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教职人员需要具有自我职业发展能力,加强自我塑造,充分利用其创新性灵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科研团队当中,充分发挥其能力,以更好的实现教育及科研目标。
3.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
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基于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对教职员工进行评价。除了教育科研成果之外,其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工作态度都将作为考察的内容,并与其薪酬挂钩,满足其工资薪酬与个人价值的等比关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优秀教职员工进行奖励,使教职人员获得职业认同感,激发其工作热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的新思考
1.创新
在高校人事管理改革进程中,加快体制改革创新,形成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高校管理工作注入全新的活力。需要转变和更新其管理思维,建立全新的管理行为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和员工激励制度,进而推动高校及教职员工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围绕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来展开。当前的高校的人事管理需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经济和信息时代同步前行。新时期的高校人事管理不能局限于监督和管理,需要进行转变和创新。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