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定捻与卷纬.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定捻和卷纬twist fixing prin winding 第一节 纱线定捻 纱线定捻目的:消除纱线因加捻而产生的内应力,稳定纱线捻度。 由于纱线加捻,纤维内部产生扭应力,纱线张力很小或松弛时,极易发生退捻、扭转、起圈等现象,通过定捻加工,消除内应力,可稳定纱线捻度。 一、自然定形 纱线在常温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纤维大分子产生蠕动,纤维内应力逐渐减少,从而使捻度稳定。自然定型时间较长,仅适用于捻度较小的纱线。如1000捻/m以下的人造丝,常态放置3-10天,可定形。 例.三元件模型本构关系式的推导 解:由2虎克弹簧和1牛顿粘壶构成的三元件模型,各元件满足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例.三元件模型蠕变方程的推导? 二、加热定形 在高温环境下,纤维分子动能增加,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分子重新排列,内应力消除,使捻度稳定。 合成纤维定形温度:在玻璃化温度Tg之上、软化点Tm之下 三、给湿定形 水分子渗入到纤维分子之间,增大彼此间的距离,使大分子链段的移动比较容易,加速蠕变过程。 给湿定形方式: 喷雾法:棉纺织,相对湿度80-85%,12-24h。 水浸法:纬纱浸泡35-37℃水中,40-60s,纬纱室放置4-5h。 四、热湿定形 纱线在热湿作用下,定形速度加快 一般在热定形室(箱)中进行 热定形方式: 1、热湿定形(p141,图5-3热定形箱): 纱线与高温蒸汽直接接触,吸收水分和热量。 2、真空定形: 先用真空泵抽出空气,产生负压,再进蒸汽,可加快蒸汽渗透到纱线内层的速度。 3、干热定形: 只加热不加湿,主要用于人造丝定形。 热定形箱定形工艺 捻度稳定度 用来衡量纱线捻度稳定程度的指标。 定义: a--被测纱线的长度(标准为50cm) b--纱线两端逐渐靠近,当纱线开始扭转时,两端之间的距离(cm) 捻度稳定度在40~60%,即能满足织造要求 “开始扭转”的时间不易确定,实际现场粗略测定方法: 双手拉直100cm长的纱线,然后慢慢靠近至20cm,若下垂的纱线扭转3~5圈则符合要求。 第二节 卷纬 纬纱卷装形式: 1. 管纱:有梭织机使用 2. 筒子:无梭织机使用 有梭织机的补纬方式有:手工换梭、自动换梭、自动换纡。 卷纬:在卷纬机上,把筒子纱卷绕成符合织造要求并适合梭子形状的纡子。 直接纬:在细纱机上直接将纬纱卷绕成管纱。 间接纬:纬纱经络筒变成筒子,再通过卷纬变成管纱。 间接纬加工成本高,但管纱质量高,疵点少,在丝织、毛织和高档棉织生产中采用。 几种不同的纡管 管纱的卷绕:由纱管的旋转、导纱器的往复和级升三个基本运动完成 纡管端部锥体,锥顶角δ↑退解阻力↓,易脱圈,棉织20-24°,丝织12-13°。 导纱动程H一定时,级升距离ΔL↑,锥顶角↓,纡子直径↓,卷绕量↓; 级升距离ΔL一定时,导纱动程H↑,锥顶角↑,纡子直径↑,卷绕量↑。 卷纬工艺要求: 成形良好,表面平整,无重叠,直径合适,易退解,不脱圈; 卷绕张力均匀、合理,卷绕密度适当,保证容量; 具有适当的备纱,保证探纬部件执行换纬操作时,织机织造需要的必要的纬纱,一般3纬左右的备用纬纱。 3、卷纬机械(卧锭式、竖锭式) 卧锭式(G191卷纬机):锭子工作位置呈水平状态; 卧锭式自动卷纬机锭速快,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操作工劳动强度低。但每锭占地面积大,故棉纺织厂中应用较少,常见于毛织、绢织生产。 竖锭式(ZG193卷纬机):锭子工作位置呈竖直状态。 竖锭式卷纬机具有产量高,纡子质量较好,工人看锭数多,每锭占地面积小,维修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棉织生产中应用很广。 * * 纤维材料蠕变模型 E1 E2 η t 变形ε E1 E2 η σ ε σ1 ε1 σ2 ε2 σ3 ε3 E1 E2 η 解:将蠕变的条件σ=σc=常数,带入下面的本构关系式: 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根据对应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利用常数变易法求解 齐次 可分离变量法 齐次通解 令u=c,则有 代入非齐次方程 9-12 120 90 涤纶丝 9-12 120 70 锦纶丝 / 20 85 人造丝中强捻 4.9 40-50 80-85 T/C 65/35 9.81-14.7 120 90-100 桑蚕丝(强捻) 9.81 60 85 桑蚕丝(中捻) 压力(kPa) 时间(min) 温度(℃) 原料类型 热定形箱方式目前广泛采用,其优点在于:定形效果好,原料周转期短,适应所有纱线、捻度,尤其适合大卷装。 b 普通织机用纡管 自动换纡织机用纡管 自动换梭织机用纡管 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