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顺差:外汇供给过剩 外汇供给过剩使外汇价格下降,即本国通货价格上升、汇率上升 本国商品昂贵、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 IS曲线左移;BP曲线左移。 原因:Y=C+I+G+NX;BP=NX-F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顺差:外汇供给过剩 中央银行抛出本币、换取外汇,以吸收多余的外汇供给 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右移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逆差:外汇供给短缺 外汇供给短缺使外汇价格上升,即本国通货价格下降、汇率下降 本国商品便宜、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 IS曲线右移;BP曲线右移。 原因:Y=C+I+G+NX;BP=NX-F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逆差:外汇供给短缺 中央银行拿出外汇储备应付市场需求,即卖出外汇、买进本币 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左移 最终,IS、LM、BP交于一点 (一)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承诺 1、背景: 1997年10月,中国国内总需求不足;同时,由于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外资大量抽逃,这些国家汇率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中国汇率政策: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后,中国出口品竞争力下降,进口品竞争力上升,会导致净出口下降,从而总需求下降,使国内本来已经不足的总需求雪上加霜。人们预期人民币应该贬值。 2、政策承诺 1998年3月,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二)人民币不贬值的代价 (三)人民币不贬值的利益 1、抑制中国净出口,加重总需求不足和通货膨胀压力。 我国进口与出口增长率比较。 2、制约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利率下调(LM右移),会导致资本净流出F增加,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存在汇率贬值压力。 另一方面,作出人民币汇率不贬值的承诺,意味着要保持原来的汇率水平。 为了实现承诺,中央银行要抛出外币、回收本币,造成LM曲线左移。 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 1、避免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自我实现机制”发生作用 预期自我实现机制:预期因素作用导致预期状态果然出现 2、东南亚国家汇率贬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大。 3、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损失:间接构成不贬值的收益 引起东南亚国家新一轮货币贬值 香港实行对美元联系汇率制,人民币贬值造成港币大幅度波动,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生影响 4、国际形象的提升 防止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新的轮番贬值,对避免全球经济危机做出了贡献 单位:% 支出调整和支持转换政策简述 IS—LM—BP模型 开放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一、汇率的标价方法及其种类 (一)汇率的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是用本币为外币标价。如,以人民币为本币,100美元=827.71元人民币。用这种表示方法,当一定量外币折算成的本币减少时,表示本币对外币升值;反之,则表示本币对外币贬值。 2.间接标价法:是用外币为本币标价。如,以人民币为本币,1人民币元=15.26日元。用这种标价方法,当本币的外币价格上升时,说明本国货币对于外国货币升值;反之,表示本国货币对于外国货币贬值。 ⒊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汇率也有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就是一国通货与另一国通货的交换比率;实际汇率是指一国物品与另一国物品的交易比率,即两国物品的相对价格。 用ERR表示实际汇率,ERN表示名义汇率,PI代表国内的一般价格水平,PE代表国外的一般价格水平。实际汇率表示为: ERR= PI PE ×ERN (二)汇率制度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3.浮动汇率制度 二、 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1.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⒉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汇率由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时,国际收支差额会因为汇率的自动调整而得到消除。 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如经常项目中进口超过了出口,那么,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需求就会大于供给,汇率会上升。随着本国货币的贬值,本国的进口开始减少,出口增加,直到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和需求重新相等为止。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如出口超过了进口,汇率开始下跌,本国货币升值而抑制了出口,增加了进口。也这就是说,那么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将通过汇率调整消除了。 四、 汇率和利率 (一) 利率平价理论 (二) 购买力平价理论 五、净出口 1.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2.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也有两个,一是外国的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基于以上考虑,净出口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六、 J曲线(J-curve) 1、引入:经常项目的顺差和逆差 顺差:(出口+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进口+流向国外的转移支付) 逆差: (出口+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