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城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3年6月星期
调查地点: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小组成员: 时间:
成 绩:
评阅评语:
工程地质课程要求,我们地质调查小组,作好详尽计划,徒重师后山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我们观察到不同的岩石,岩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我们观察进行分析讨论,并用相机拍照记录下来,最终我们将近四个小时完成了野外调查部分。回到寝室后,我们按照课程要求。遇到不的地方就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最终完成整个工程地质调查任务的分析记录。
前 言 1
调查区地质地貌概述 2
调查内容 3
1岩石类型 3
2地质构造 6
3不良工程地质 8
总结 11
前 言
1.调查目的:
1.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1.3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与施工关系,建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与土木工程建设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协调关系的思想意识,同时了解地质灾害等的治理。?
1.4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调查,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2.调查时间:2013年6月星期
4.调查人:朱徽 林华坛 李林权 李小阳 冯偲
5.调查分工:写调查报告岩石部分及调查报告框架,排版
小组合影:
调查区地质地貌概述
调查区位于重师后山的盘山公路两侧及周边区域,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属于山地地形,沿途植被覆盖较多,岩石出露较少,在出露的岩石中泥岩、页岩较多。在调查区内可看到较小的褶皱和断层的现象,同时也有小型危岩和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但危害不大。
调查区地图:
调查内容
1岩石类型
1.1远观岩石产状呈层状分布,其构造为水平层理,故为沉积岩。岩石颜色为紫红色,所以在氧化环境中形成,该岩石的结构为碎块状,且颗粒较小,属于黏土岩类中的泥岩,故为紫红色泥岩。经过观察该岩层为内倾岩层,且风化现象较明显,在该岩石下部堆积有较多的风化后的破碎状石子
1.2该岩石中的鳞片状矿物定向排列,细度很细,无法用肉眼分辨其颗粒,片理面有丝绢光泽,属于千枚岩。岩石表面呈灰绿色和褐红色,所以该岩石为灰绿色细粒千枚岩。
1.3岩石为片状矿物排列成具有平行板状劈理的构造,板面微具光泽,矿物颗粒较细,属于板状构造。岩石表面较多为灰白色,故为灰白色板岩。由于岩层的风化一部分板岩已经被剥蚀,形成多层出露,因为各岩层化学成分不同。在出露的岩层中一部分岩层与环境发生反应形成了不同的颜色。
1.4图中所见的岩石呈土红色,无光泽,可以从表面看出大量的粘土物质和有机物,有一定的层状结构,且颗粒细小,属于泥质结构,所以是沉积岩中的粘土岩类中的泥质结构中的页岩。
1.5图中所见岩石为土黄色,可以明显的看出是由较小的结构胶结而成,且颗粒外表浑圆,粒径较大明显大于2毫米,无光泽,属于砾状结构,所以很容易可以推断出是沉积碎屑岩中的砾岩。
1.6图中所见岩石的表面粗糙,整体呈黄色,断面较平整,且岩石组成的颗粒较小,肉眼不可辨,属于块状结构,所以可以初步判定为沉积岩中的砂岩,且其中的石英成分较多,可以判定为石英砂岩。
2地质构造
2.1如图中所示,暴露的岩层中,左右两边的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岩层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且山头的位置看不到岩层的直接相交,可以判断是因为该处的岩层受拉较易破碎,在风化的情况下缺失,所以据此可
2.2另外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且山顶的地方岩石较破碎,虽然我们看不到另一面的岩层构造,但也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背斜成山的例子。以初步判定为一个倾伏的背斜。
2.3仔细观察这块岩石,可以明显的看到该岩石由于挤压而形成的裂缝,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该岩石的构造为裂隙构造。同时还可以看到该裂隙的延伸方位稳定且延伸较远,还有两组裂隙在不同方向出现,呈“x”型分布,所以可以判定其为剪裂隙。
3不良工程地质
3.1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