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docx
PAGE
1-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
一、新公共管理的背景与意义
(1)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政府治理的需求。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旨在应对当时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新公共管理的背景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是经济层面,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活动的加剧和复杂化,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政治层面,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期望日益增长,要求政府更加透明、高效和回应性。最后是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和处理的模式,为政府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2)新公共管理的意义在于它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首先,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这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新公共管理倡导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和激励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这有助于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再次,新公共管理注重绩效评估,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来衡量政府工作的成效,这有助于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此外,新公共管理还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通过公众参与和协商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在我国,新公共管理的引入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公共管理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此外,新公共管理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格局。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与特点
(1)新公共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顾客导向、绩效管理、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治理等。顾客导向强调政府服务的用户为中心,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绩效管理则注重通过设定目标和评估成效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市场化则是指借鉴市场机制,通过竞争和激励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培训和发展提升员工能力。公共部门治理则涉及政府内部的权力分配和决策过程,旨在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2)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结果导向,注重公共服务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过程和形式。其次,新公共管理倡导政府职能的市场化,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再次,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内部的权力下放和分散,以提高决策效率和服务灵活性。此外,新公共管理注重绩效评估和透明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新公共管理还强调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形成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公共服务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增强了公共服务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此外,新公共管理还强调法治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要求公共管理者在行使权力时遵循法律法规,保持廉洁自律,确保公共服务的公正和公平。
三、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与新公共管理的结合
(1)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与新公共管理的结合,体现在对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上。自2003年以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调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这一转型过程,不仅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念中顾客导向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思想,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税收征管改革中,我国实施了“一窗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优化业务流程、简化手续,有效提升了纳税人满意度。据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全国税收征管改革试点地区纳税服务满意度达到了89.7%,同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
(2)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借鉴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对政府工作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在2019年,我国开展了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各级政府网站的公开内容、互动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政府网站总体绩效得分达到了88.9分,其中,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工作得分为92.9分,显示了我绩效管理体系在推动政府透明度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
(3)在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改革中,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与新公共管理相结合,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为例,我国自2014年起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