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编制和历次修订.pdf

发布:2024-10-04约7.4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可编辑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编制和历次修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编制和历次修订

滕延京滕延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一、前言

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地基基础承受建筑结构各种作用,是保证建筑物安全

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标准,一方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另一方面又起到促进地基

基础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中国在经历多年战争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百废待兴。那时的工程建设标准

很少,几乎为零。建筑形式大多是以砖木结构为主,最多也就3~4层。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的

体型和高度不断地增大,在特定场地上建设大体量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时我国的经济

建设得到了前苏联的大力支持,派了大批专家来中国指导经济建设,由于当时我国无设计标准规范,故大

量使用了前苏联的标准和规范。1956年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发布前苏联7种主要的结构设计规范与规程,

其中《房屋和工业结构天然地基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HNTY127-55作为地基基础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在

我国推广使用。但颁布执行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规范中某些条文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修改,

建议各单位在进行设计时结合我国情况采用,凡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地方,各单位自行研究处理。可是

说,前苏联HNTY127-55规范对我国的基本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北京十大建筑在内的若干建筑建成

使用。那时建筑物的层数不高,对地基基础设计的要求并不复杂,但也有由于地基基础的差异沉降引起的

结构楼板断裂,基础沉降过大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鉴于前苏联规范的局限性,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积极进

行研究工作,着手编制我国自己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诸如土的基本性质、现场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

法、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桩基承载力、软土地基设计理论和施工处理技术多项研究,取得了大量一手

资料,特别是解决“三线建设”中地基基础问题积累了诸多经验,为我国编制自己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

这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第一本全国地基基础通用设计规范。根据原国家建委的指示,《工业与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编制工作于1971年10月开始至1973年3月完成,主编单位是国家建委

精品

可编辑

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编制的单位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黑龙江、吉林、湖北、浙江、广东、山西、

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省

精品

可编辑

、市、自治区建委(基建局)和冶金、一机、燃化、轻工等部所属的勘察、设计、科研、施工及同济

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等62个单位的干部、工人、技术人员、教师共98人。规

范编制共分6个大组,包括勘察与地基承载力、冻土地基与基础埋深、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山区地基、软

弱地基、基础设计等。

编制组结合地基基础当时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确定规范由总则、地基土的分类及允许承载

力、基础埋深、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基础等七章组成。

TJ7-74规范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我国地质情况出发,根据20多年来我国各地为解决生产问题而进行的大量载荷试验资料,经过

统计分析,编制出8种土类的允许承载力表,它有足够的实践基础,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建筑物的地基设

计需要。

2.在300余份沉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划出按地基允许承载力设计的范围,基本上解决了分类设计

的复杂问题,简化了设计计算工作。

3.在一般地基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到山区地基的软硬不均,软弱地基的变形过大问题等特点,根据

实践经验,分别采用以处理为主或者以加强上部结构刚度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