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 基 础
8. 1 无筋扩展基础
8. 1. 1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8. 1. 2 基础高度,应符合下式要求(图8.1.2)
(8.1.2)
式中 b——基础底面宽度;
b0——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
H0——基础高度;
b2——基础台阶宽度;
tan——基础台阶宽高比b2:H0,其允许值可按表8.1.2选用。
图8.1.2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
d——柱中纵向钢筋直径
表8.1.2 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基础材料 质量要求 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pk≤100 100<pk≤200 200<pk≤300 混凝土基础 C15混凝土 1∶1.00 1∶1.00 1∶1.25 毛石混凝土基础 C15混凝土 1∶1.00 1∶1.25 1∶1.50 砖基础 砖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 1∶1.50 1∶1.50 1∶1.50 毛石基础 砂浆不低于M5 1∶1.25 1∶1.50 — 灰土基础 体积比为3∶7或2∶8的灰土,其最小干密度:
粉土1.55t/m3
粉质粘土1.50t/m3
粘土1.45t/ m3 1∶1.25 1∶1.50 — 三合土基础 体积比1∶2∶4~1∶3∶6
(石灰∶砂∶骨料),每层约虚铺220mm,夯至150mm 1∶1.50 1∶2.00 — 注: 1 pk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2 阶梯形毛石基础的每阶伸出宽度,不宜大于200mm;
3 当基础由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应对接触部分作抗压验算;
4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尚应进行抗剪验算。
5 本表适用于基底压力均均匀分布情况,对岩石地基,由于基底反力分布不均匀,基础台阶宽高比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8. 1. 3 采用无筋扩展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柱,其柱脚高度h1不得小于b1(图8.1.2),并不应小于300mm且不小于20d(d为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当柱纵向钢筋在柱脚内的竖向锚固长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可沿水平方向弯折,弯折后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0d也不应大于20d。
8. 2 扩展基础
8. 2. 1 扩展基础系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8. 2. 2 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2 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
3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10。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图8.2.2a);
6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图8.2.2b)。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图8.2.2c)。
图8.2.2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布置
8. 2. 3 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la应根据钢筋在基础内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确定: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式计算:
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 la (8.2.3-1)
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 la (8.2.3-2)
四级抗震等级
laE= la (8.2.3-3)
式中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8. 2. 4 现浇柱的基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