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课件:专题4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ppt

发布:2016-05-08约2.03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简单分析。夏季风强弱变率:______________(大或小);降水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_(均匀或不均)。 (2)从位置上,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保证华北地区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大 不均 (2)华北 冬小麦 (3)加大水利基础建设;改进用水技术;依法治水;合理调配使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 专题高效升级卷四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地区2010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造成甲、乙两地等压面高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地势高低 B.海陆性质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1.D 2.A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下垫面 4.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 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 答案:3.A 4.B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5°N,120°E)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的是 6.甲、乙两地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答案:5.B 6.D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 7.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8.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答案:7.A 8.C 读图,完成9~10题。 9.如果图中a、b为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图示月份为7月份 10.如果图中甲地区为某大陆的西岸,则甲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9.C 10.D 读图,完成11~13题。 11.此时,台北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西南风 12.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经过福州,乙图中四条曲线最能反映福州气压变化过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若A天气系统向西移动,福建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风暴潮 D.滑坡 答案:11.B 12.A 13.D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15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19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就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签署新的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 材料二:下图是“2004年全球不同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图”。 注:林业数据包括毁林的CO2排放、伐木和毁林后残留的地表生物质的腐化(分解)过程以及炭燃烧和干泥炭土壤腐化过程产生的CO2排放。 14.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A.A1和B1 B.A2和B1 C.B1和C2 D.A2和C2 15.材料二中显示林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接近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0%。以下国家林业排放量较大的是 A.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 B.加拿大、法国等亚寒带国家 C.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 D.美国、日本等经济最发达国家 答案:14.C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14分)《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