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ppt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ofEconomics)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导致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无差别;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信息是完全的。什么是竞争市场(competitivemarket)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总收益(totalrevenue)=P×Q平均收益(averagerevenue)=TR/Q=P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TR/△Q=P完全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曲线: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边际收益不变,等于既定的价格。2、竞争企业的收益表14-1:产量(Q)价格(P)总收益(TR=PQ)平均收益(AR=TR/Q)边际收益(MR=△TR/△Q)1234567866666666612182430364248666666666666666?2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明某个企业无法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市场价格,而只能被动接受价格。由于AR=MR=P,所以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三条线重叠。3.完全竞争企业企业的需求曲线:厂商数量决策规则——利润最大化条件完全竞争企业是Pricetaker:无力影响价格,在给定价格下可以出售任意数量产出。厂商依据成本和收益变化来调整产量,以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123456789产出量TCTR最大利润成本,收益,利润在2单位产出以下和7单位产出以上,企业的利润为负;产出在2-7之间时利润为正。总成本和总收益线之间垂直距离表示利润。利润在5-6单位之间最大化。在5-6单位边际位置,总成本斜率等于总收益斜率。0102利润最大化产出点对应TR和TC斜率相等点,体现了MR=MC决策原则(由于数量不能无限细分,出现5,6单位同时最大化,可理解为其间中位点最大化)。企业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即MR=MC(如图)时,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E点是厂商的均衡产量点。1、完全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注意:在MR=MC处,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并不是说厂商一定有利润,在均衡点上,厂商也可能是赢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总之,当企业实现MR=MC的均衡条件时,不管是赢利还是亏损,一定是处在由既定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所能产生的最好结果之中。即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竞争企业利润的几何衡量利润=TR–TC=(TR/Q–TC/Q)×Q=(P–ATC)×Q图14-5三、进入、退出和企业供给曲线厂商考虑是否进入一个行业时,要比较平均成本与预期价格。价格为P*时,产出为Q*,获得P*P1AB方框面积代表的利润。Pmin是厂商进入最低价格:低于Pmin,则不能补偿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无利可图。PminBQ*0P1P*AP,CACMCQ1、进入不同厂商AC线不同,进入价格也不同。技术,管理水平差别,甚至与市场距离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因素,都会造成厂商最低平均成本水平差异。随价格上升,可能达到最低平均成本点厂商首先进入该市场,随价格上升,其它厂商进入。QAC3AC2AC1P1P2P30P、C退出决策要考虑价格与成本关系,但与进入不同,退出决策需要考虑不变成本可补偿性。如不变资本都能补偿,没有沉没成本,一旦价格降到平均成本最低点以下就应退出:进入价格同时也是退出价格。于是,不同企业AC曲线决定了它们退出价格。随着价格下降,高成本生产者首先中途退出。——市场机制通过厂商自利决策来实现其竞争秩序,保证在生产特定产品的资源配置中,总由能以最有效方式生产这些产品的厂商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退出如果所有FC都是沉没成本,价格低于最低的Pmin时厂商退出。对这一厂商,如果价格降到AVC与AC之间,虽然出现亏损仍然会维持生产,因为退出会蒙受更大亏损。沉没成本在FC中所占比例制约企业退出,它作为风险因素之一,也会在事先影响企业进入决策。AVCACQ0P,CPminP1MC在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这就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3.边际成本曲线与企业的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