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3 三维模型创作-说课稿.docx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3三维模型创作-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3三维模型创作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0日
4.教学时数:2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技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三维模型创作,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三维建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意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三维模型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三维模型创作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具体包括:
-三维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例如,使用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推荐的三维建模软件,如Blender或3dsMax,教授学生如何创建基本的几何体、调整对象的位置、旋转和缩放。
-三维模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顶点、边、面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建模过程中的作用。
-材质和纹理的应用:如何为模型添加合适的材质和纹理,以增强模型的真实感。
举例:在教授如何创建基本几何体时,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Blender的“Add”菜单添加立方体、球体等基础形状,并调整其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能难以在二维屏幕上构建出三维空间中的模型,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提高。
-复杂模型的构建:如何将复杂的物体分解为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建模,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材质和纹理的高级应用:如何选择和调整材质参数,以及如何映射纹理到模型上,这些高级技巧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举例:在构建复杂模型时,可以以“椅子”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先创建椅子的基本框架,再逐步细化出椅子的腿部、靠背和坐垫等部分,最后进行材质和纹理的添加。在材质和纹理的应用上,可以演示如何使用Blender的节点编辑器来调整材质的属性,以及如何正确地映射纹理到模型的表面。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以及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三维模型创作相关的教学视频、案例图片和软件操作指南,以便于直观展示和讲解。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机和安装有三维建模软件的工作站,确保每台设备功能正常,以及必要的备用设备。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若干小组工作区,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本节课的三维建模基础操作教学视频和教材中相关章节的电子文档,要求学生预习并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三维建模中有哪些基本元素?”和“如何使用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三维形状?”来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任务提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成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观看视频和阅读文档,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操作。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尝试在软件中实践操作。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时制作的简单三维模型和回答问题的笔记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操作。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三维建模软件,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维建模在电影、游戏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三维建模软件的操作步骤,如创建、编辑几何体,以及如何应用材质和纹理。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三维模型的创作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解答疑问:对学生遇到的操作问题进行即时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共同创作一个三维模型。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提出疑问并与组内成员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三维建模的关键步骤。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维建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维建模的知识点,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