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件)-语文六年级下册.pptx

发布:2025-03-05约1.53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五夜望月;这幅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圆月,是中秋的象征。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古往今来,中秋佳节都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有许多人在这天仍漂泊在外,不能归家,于是,中秋之月便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十五夜望月》。;;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时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qī;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秋思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再读古诗,读出“望月”之情;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写景;主题归纳;《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

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宫词;乐诗,古代称可以入乐的诗为乐诗,与徒诗对言。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清华简”研究人员介绍,发现一篇周武王时的乐诗,是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佐证了一些历史。由于秦代以后,乐诗已经全部亡佚,周武王的乐诗发现更显重要性。;课堂演练;课外积累;感谢聆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