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第十七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掌握镇痛抗炎药的共性;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与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2、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3、了解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特点 4、能结合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相关药理知识,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并明确用药护理的重点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三、 解热作用 ----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增强散热过程(对产热过程无明显影响) ----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不同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G合成有关 [特点] 降低发热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 [解热机制] 抑制COX----减少PG的合成与释放 [应用注意] 1、发热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也是机体的防御反应,故不能见热就用 2、热度过高(39℃ 以上)和持久发热能消耗体力,可引起头痛、失眠、昏迷、谵妄,小儿高热易发生惊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若体温 39℃ ,则可给与解热药以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 3、对症治疗,病因不除,停药后体温仍可升高(需着重病因治疗) 4、退热过猛, 产生虚脱(小孩、老年人出汗多) * 防御反应:能使白细胞增加,抗体增生,吞噬细胞活动加强, 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体内过程] 经肝药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与甘氨酸结合,少部分与葡萄醛酸结合,经肾排泄,碱化尿液可促进排泄 * 肝对水杨酸的代谢有限,如口服1g以上, ----可使血中水杨酸浓度急剧升高,血浆半衰期延长(由T1/2 2h---至15h以上),可出现中毒症状 [药理作用及应用] 1 . 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 ----作用较强,疗效可靠 ①感冒发热、慢性钝痛 (常配成复方,提高疗效) ②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首选药 (可迅速缓解疼痛、炎症,但用量大,其疗效与剂量成正比,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耳鸣、重听)为止) ③急性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可使该病人于用药后24-48h退热,关节红、肿、剧痛缓解,血沉下降,病人主观感觉好转、控制症状疗效迅速、确实) 2. 抗血栓形成----老药新用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本品小剂量副作用少,长期大量用于抗风湿时较多 1. 胃肠道反应 不易觉察的胃出血(无疼痛症状),饭后服或加服抗酸药、肠溶片可减轻 2. 加重出血倾向 一般剂量就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大剂量 或长期服用,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故可用Vk对抗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Vk缺乏等,应避免使用,术前一周应停用 3. 水杨酸反应 用量过大(5g/d),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耳鸣、重听等中毒症状,严重可出现过度呼吸,精神错乱 ----碱化尿液,加速排泄,可减轻症状 4.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阿斯匹林哮喘(抑制PG合成,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它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所致),哮喘者禁用 ----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5. 瑞夷综合症 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如流感,在用阿司匹林退热时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可致死,故宜用对乙酰氨基酚 二、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特点] 本品是非那西丁在体内的代谢物之一 ①具有缓慢、持久的解热作用(解热与阿相似,镇痛弱) ②无抗炎作用(对外周PG影响弱) ----解热强、镇痛弱、无抗炎 ③胃肠道刺激小,不引起胃出血 ④不良反应少,大剂量致溶血性贫血,过量中毒致肝损害 [应用] 主要用于退热和镇痛,是感冒发热的首选。 布洛芬(芬必得) [特点] 1、布洛芬止痛范围较阿司匹林要广,它适合关节痛、肌肉痛、偏头痛、牙痛、痛经、神经痛等,也可用于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 2、止痛效果不如阿司匹林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