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3章 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纲解读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1.[对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和公式的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可知( )
A.质量m与合外力F成正比,与加速度a成反比
B.合外力F与质量m和加速度a都成正比
C.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总是跟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物体的加速度a跟其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它的质量m成反比
答案 CD
解析 对于给定的物体,其质量是不变的,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变化,合外力与加速度的比值不变,A错;既然物体的质量不变,故不能说合外力与质量成正比,B错;加速度的方向总是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C正确;由a=可知D正确.
2.[对力、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理解]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答案 CD
解析 物体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一个很大,另一个可以很小,甚至为零.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决定加速度的大小,同一物体所受合外力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大,故选项C、D对.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建筑工人用如图1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 m/s2的加速度提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建筑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
A.510 N B.490 NC.890 N D.910 N
答案 B
解析 设建筑材料的质量为m,加速度的大小为a,对建筑材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解得F=210 N.
设地面对建筑工人的支持力为FN,建筑工人的质量为M,对建筑工人由平衡条件得FN+F=Mg,解得FN=49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建筑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N′=FN=490 N,B正确.
4.[力学单位制的应用]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计数时间间隔为0.1 s,测得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的平均值Δs=1.2 cm,若还测出小车的质量为500 g,则关于加速度、合外力大小及单位,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A.a= m/s2=120 m/s2
B.a= m/s2=1.2 m/s2
C.F=500×1.2 N=600 N
D.F=0.5×1.2 N=0.60 N
答案 BD
解析 在应用公式进行数量运算的同时,也要把单位带进运算.带单位运算时,单位换算要准确.可以把题中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计算结果的单位就是用国际单位制表示的,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选项A中Δs=1.2 cm没用国际单位制表示,C项中的小车质量m=500 g没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所以均错误;B、D正确.
考点梳理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F与a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3.力学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
(2)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质量(kg)、长度(m)和时间(s).
(3)导出单位有N、m/s、m/s2等.
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2010·大纲全国Ⅰ·15)如图2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a1=0,a2=g B.a1=g,a2=g
C.a1=0,a2=g D.a1=g,a2=g
答案 C
解析 在木板抽出后的瞬间,弹簧未来得及发生形变,所以木块1所受重力和弹力均不变,合力为零,则a1=0.木块2受重力Mg和弹簧弹力F=mg,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g=Ma2,则a2=g,选项C正确.
6.[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质量m=1 kg的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 m/s.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施以一个水平恒力,经过t=1 s,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 )
A.2 N B.4 N
C.6 N D.8 N
答案 AC
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2 m/s2,也可能是6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2 N,也可能是6 N,所以答案是A、C.
方法提炼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