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pdf

发布:2024-12-21约6.5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政策:是从世界范围考察的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

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取消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货物和服务

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货物自由进出口,服务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货

物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

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

税。

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

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是指为了抵消进口商品在制造、生产或输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奖金或补贴

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特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区域或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关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

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有效保护率:是关税等保护措施对某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增多给予的影响,即一国

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任何可以对国际贸易形成阻碍的措施

的总和,包括一国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所有政策。

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进口配额:是一国(或地位)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一季度)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

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超过配额的商品不许进口,或者被征收较高的关税或

罚款才能进口。

关税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对于限额之内的进

口商品,给予低关税或免税待遇,对于超过限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后再允许进口。

进口许可证制:是一种凭证进口的制度。在实行进口许可证制的国家,进口商在进口商品前

必须向本国(或地区)有关政府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发给许可证后,方能办理报关手续,没

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

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国内税: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所征收的各种捐税,如零

售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家或地区有意识地利用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

商品包装和标签等规定来限制商品的进口。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

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

进行的准入限制。

蓝色贸易壁垒: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的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提高商品的竞争能力,

以优惠的条件向本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贷款。

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使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降低商品价格,在出

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品的现金补贴或政策上的优惠待遇。

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

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已占领市场的行为。

外汇倾销:指一国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从而达到提高出

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

出口管制:指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实行管理和控制。

二、单选题

1-5:DAAAB5-10:DABCB

三、多选题

1.ABD2.CD3.ACD4.ABCD5.ABD6.ABD7.ACD8.ABCD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对外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