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音视频编解码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文观看结束!!! * *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三节 彩色电视的基本原理 三、电视频道与电视制式 2、彩色电视信号的类型 复合电视信号: 包含亮度信号、色差信号和所有定时信号的单一信号叫做复合电视信号, 或者称为全电视信号。 分量电视信号: 指每个基色分量作为独立的电视信号。每个基色既可以分别用RGB ,也可 以用亮度一色差信号。使用分量电视信号是表示颜色的最好方法,但需要 比较宽的带宽和同步信号。 S-VIDEO 信号: 是亮度和色差分离的一种电视信号,是分量模拟电视信号和复合模拟电视 信号的一种折中方案, 使用它有两个优点: 减少亮度和色差信号之间的交叉干扰。 不需要使用梳状滤波器来分离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这样可提高亮度信号的带宽。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三节 彩色电视的基本原理 三、电视频道与电视制式 3、彩色电视制式 彩色电视制式有NTSC (National TeIevion Systems Committee)、PAL (Phase Alternating Line)、SECAM三个,它们都具有兼容性。PAL、 SECAM是在NTSC基础上对其改进后的制式,我国采用PAL制。 这三种制式的共同点都是传送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且都 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 目的。这三种制式的主要区别是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方式不同。虽然这三 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是它们之间却相互不兼容,因此,在三种制 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四节 新一代电视系统 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1.数字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黑白电视称为第一代电视;彩色电视为第二代电视, 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是第三代电视。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在20世纪8O年代以前,以研究开发单独的局部设备为主,如:数字时基校 正器( DTBC )、数字帧同步机、数字特技机等; 第二阶段: 80-90年代成功开发了数字整机电视设备,如数字录像机、数字信号处理 摄像机等; 第三阶段: 90年代以后,开始从单个设备向整个系统发展,一些研究机构提出了全数 字化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如 DVB 、 ATSC 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 进行数字电视或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的试播。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四节 新一代电视系统 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2.数字电视的特点: 数字电视基本概念: 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系统的简称,是指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从信源编码、调制到接收和处理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国际上的精确定义: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广播,供观众接收、播放的视听系统。 从广义上说,数字电视是数字传输系统,是原有电视系统的数字化。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基本构成: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四节 新一代电视系统 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2.数字电视的特点: 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势: 在复制或传输等处理过程中,噪声不会累积。信噪比基本保持不变。 数字信号稳定可靠,易于实现存储、计算机处理、网络传输等功能,而且数字电视信号很容易实现加/解密处理。 可充分利用信道容量。数字电视信号可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在行、场消隐期间实现数据广播。 压缩后的数字信号经调制后可进行开路广播,在设计的服务区内(地面广播),观众能以较高的概率实现“无差错接收”,使收到的电视图像和声音质量接近演播室质量。 可合理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以地面广播为例,数字电视可以启用模拟电视的“禁用频道”,而且可采用“单频网络”。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四节 新一代电视系统 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2.数字电视的特点: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四节 新一代电视系统 二、数字电视基础 1.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 PCM编码: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主要是取样、量化和编码。又称PCM编码。 取样——是将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量化——是将幅度上连续的取样值变成幅度上离散的取样值, 编码——是将离散化的取样值编成二进制数码。 数字化方式: 根据电视信号的特点,有两种: 复合编码方式: 将彩色电视信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取样、量化和编码,得到一个数字复合 电视信号。 分量编码方式: 对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分别进行取样、最化和编码,得到三个数字分 量电视信号。 第六章 电视原理与发展 第四节 新一代电视系统 二、数字电视基础 1.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 分量编码方式: 数字分量方式是分别对三基色信号 ER 、 EG 、 EB 或分别对亮度信号EY 和色差信号ER-Y、EB-Y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