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课件1.pptx
《西游记》的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弼马温”等让我们记忆犹新。你知道该故事的历史根据是什么吗?;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3.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唐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代表人物:;影响:;汉字传入日本后,经过日本人改造,出现了两种形式: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的“平”可以理解为平易化、简单化的意思。由汉字的草书变化过来。
片假名的“片”可以理解为片面、不完整的意思,由汉字的楷书偏旁变化而来。;唐长安城平面图;唐代斗茶;服饰;开元通宝【唐】;鉴真六次东渡概况;贡献:;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思考:新罗与唐朝有哪些交往的史实?
;代表人物:崔致远;
三、玄奘西行;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yī),今河南人氏,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外交家、旅行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数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其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627年,从长安出发。
628年,到达天竺(印度)西北部。;那烂陀寺遗址;《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大雁塔;《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佛学的重要典籍。;3.结合教材回答玄奘的历史功绩。;玄奘和鉴真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些?;1.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右下图人物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
A.阿倍仲麻吕
B.玄奘
C.吉备真备
D.鉴真;2.2016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6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3.右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