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比例 正比例》教案.docx

发布:2021-10-23约7.6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 NUMPAGES1 《正比例 正比例》教案 《正比例反比例》教案 第1节正比例关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 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对现实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路的建设,汽车越来越多,我想同学应该都坐过汽车,你们知道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对认为速度超出150千米的进行安全教育,如车跑得太快,容易出现问题,高速公路上一般限速120千米等。 师:谁知道汽车上用什么来记录跑的距离? 学生若说不出,教师作介绍。 师:汽车上有一个装置,是专门记录汽车行驶的路程的,这个装置就是里程表。(板书:里程表) 设计意图:从学生巳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自然引出里程表。 2 .师:请大家看课件。 课件展示汽车8点开始行驶到9点停止时里程表上数字的变化。 师:从刚才的资料中,你了解到什么情况? 生1:汽车8点开始行驶,9点停车,行驶了1小时。 生2:汽车行驶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8724千米,汽车停止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8814千米。 设计意图:淡化教材内容,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提出教材第18页例1中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它就是汽车的里程表。根据里程表上的数字,能计算出“汽车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吗?怎样算?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学生回答。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算一算这辆汽车1小时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算,教师板书:8814—8724=90(千米)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完成,生成课程资源,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新知的学习。 4.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用课件出示空白表格,学生边答,教师边填数。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1:每增加1小时,路程就,加90千米。 生2:在这个过程中速度是不k的,都是每小时90千米。 生3:时间越长,所行驶的路程就越长。 设计意图:在有经验和知识的背景下,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认识正比 (一)行程问题 1 .师:现在请大家写出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结果。 2.师:观察写出的比和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1:比值都是90。 生2:比值都相等。 生3:比值就是汽车的速度。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个90,既是路程和时间的比,也是汽车的速度。 师:我们以前学过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根据刚才写出的比和比值,还可以写出一个关于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谁来说说是什么? 3.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式速度(一定) 学生说,教师板书: 路程 =速度(一定) 时间 师:这个关系式中,什么量是变化的,什么量是不变的? 生:在这个关系式中,路程和时间是变化的,速度是不变的。 师:速度不变,就是说速度是一定的。那就在关系式后面写出一定 4.提出教材第18页“议一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结合行程问题,教师参照教材上的表述介绍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师:谁来说说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评。 设计意图:建立知识空间的联系,为认识正比例作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总结数量关系式,为认识正比例的定义打下基础。 (二)购物问题 1.师:在行程问题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就随着增长反之时间减少,路程也就随着缩短。而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