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做生活中的勇士》说课稿 辽师大版.docx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做生活中的勇士》说课稿辽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做生活中的勇士》这一章节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地面对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品德素养:培养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学会在挑战中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3.自我认知与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我激励,逐步形成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勇敢,以及勇敢与鲁莽的区别。
2.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难点:
1.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勇敢的品质。
2.激发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自我激励和坚持的能力。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对比勇敢与鲁莽的行为,明确勇敢的定义和表现。
2.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引导他们思考并实践如何勇敢地解决问题。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勇敢经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
4.教师通过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形成勇敢面对困难的策略和方法。
5.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定期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勇敢品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勇敢的定义、案例分享,引导学生理解勇敢的内涵。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勇敢的经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情景模拟法: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勇敢面对问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勇敢的人物故事和情景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2.教学软件: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问答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网络资源,拓宽知识视野,深化对勇敢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勇敢行为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在previouslessons中学到的关于品德和勇气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做生活中的勇士”,解释勇敢的含义,以及勇敢与鲁莽的区别。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勇敢行为的具体表现,如面对困难时的坚持,面对错误时的勇于承认等。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勇敢面对这些挑战。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并展示如何勇敢应对。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练习。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一次勇敢的经历,或者计划如何在未来面对困难时展现勇敢。要求作业在下一堂课前完成,并准备进行分享。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人物故事:介绍历史上或现代社会中的勇敢人物,如雷锋、赖宁等,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勇敢的含义。
-勇敢相关的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小王子》、《青铜葵花》等与勇敢主题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为榜样,学习勇敢的品质。
-社会事件:讨论近期的社会新闻中出现的勇敢行为,如见义勇为的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勇敢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拓展建议:
-观看影片:组织学生观看与勇敢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可可西里》、《摔跤吧!爸爸》等,通过视觉冲击加深对勇敢的理解。
-主题演讲: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勇敢主题演讲活动,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深化对勇敢的认识。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户外探险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勇敢面对挑战的感觉。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有关勇敢的亲子活动,如一起观看勇敢主题的电影,讨论勇敢行为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阅读与勇敢相关的书籍,并写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主题班会:定期召开以勇敢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勇敢故事,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①勇敢的定义与特征
②勇敢与鲁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