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pdf

发布:2025-03-23约2.1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第1页

309教育网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

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

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

感觉?

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

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

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探索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二)学习新课

一、眼的结构

(一)认识眼的附属结构

309教育资源库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第1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第2页

309教育网

图片展示眼的附属结构,教师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二)眼球的结构(多媒体演示)思考:

1.眼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2.外界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要经过哪些结构?

教师分别介绍各结构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演示讲解瞳孔、晶状体的作用。

瞳孔: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当光线变强时,瞳孔缩小;反之,当光线

变弱时,瞳孔扩大。(动画演示)

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多媒体演示晶状体的收缩和舒张

的过程)

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光线易通过)、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眼球壁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眼球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玻璃体

教师:了解了眼的基本结构,那么在平时我们应该如何注意用眼卫生呢?

学生:沙眼和急性结膜炎(不要用手揉眼,不要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

(三)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

指导学生完成双凸透镜成像实验。思考:

1.蜡烛和凸透镜的变化

2.白纸版上出现的物像的特点

想一想:白纸板和凸透镜分别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

【小结】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折射成像于视网膜,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视神经传导大脑

皮层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三)近视和远视

1、近视

(1)多媒体演示近视形成的过程

学生观看讨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的区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