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 880-2015 蔬菜斜纹夜蛾调查测报技术规范  .docx

发布:2025-03-21约5.0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080.20B31

备案号:48484-2016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880—2015

蔬菜斜纹夜蛾调查测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of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onvegetables

2015-12-21发布2016-03-15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6/T880—201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斜纹夜蛾各龄幼虫头宽与体长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斜纹夜蛾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历期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8

II

DB36/T88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环境监测站,江西省余江县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琼,秦文婧,黄水金,刘晖,徐样庚。

1

DB36/T880—2015

蔬菜斜纹夜蛾调查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蔬菜斜纹夜蛾一般调查、系统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菜区斜纹夜蛾的测报、防治以及生态学研究的调查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系统调查systemicinvestigation

为掌握一个地区的病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调查。2.2

大田普查fieldinvestigation

为了解一个地区的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2.3

有卵株率ratioofeggcontaminatedplants

调查有斜纹夜蛾卵块的植株数占调查总植株数的百分率。2.4

孵化率egg-incubationratio

调查已孵化的卵粒数占所标记卵粒总数的百分率。2.5

发生盛期periodofhighpopulation

当代某虫态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16%、50%和84%的时间分别为该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为发生盛期。

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重发生(5级)共五级,以虫害发生高峰期的被害指数(d)表示,各级划分指标见表1。

表1斜纹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2

DB36/T880—2015

被害指数(d)

D≤5%

5%<D≤15%

15%<D≤30%

30%<D≤50%

D50%

被害指数d表示植株被害的严重程度,采用下列公式(1)计算:

式中:

A——有1/2以上嫩叶叶片被食害株数;

B——有1/4-1/2的嫩叶叶片被食害株数;C——有1/4以下的嫩叶叶片被食害株数;D——嫩叶叶片部分轻微被食害株数;

P——调查总株数。

4调查内容及方法

4.1系统调查

4.1.1成虫发生数量调查4.1.1.1灯光诱测

自5月中旬至11月下旬,采用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蛾,测报灯设置在视野开阔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2m~1.5m。每日夜间开灯,逐日检查灯下成虫数量、性比。结果记入表2。

表2斜纹夜蛾成虫灯下诱测记载表

调查单位:调查地点:调查人:

调查日期(月-日)

合计

天气状况

4.1.1.2性诱剂诱测

自5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连片种植的蔬菜区,设置相互距离50m左右的筒型性诱捕器3个,三角形排列,每个诱捕器中放诱芯1枚,每天早晨检查诱蛾情况,逐日记录蛾量,结果记入表3。

表3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测记载表

调查单位:调查地点:调查人:

调查日期

诱蛾量(头)

备注

诱捕器1

诱捕器2

诱捕器3

平均

3

DB36/T880—2015

4.1.2田间虫情系统调查

见成虫后,选择连片种植、有代表性蔬菜田2~3块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