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八章第六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八章第六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因寒冷或(和) 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多见于未成熟儿。一、病因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储存不足,且在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加之寒冷时无寒战产热反应,故容易出现体温下降。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较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使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凝滞,造成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全身多器官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二、临床表现多发生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常在生后1周内发病,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凉是本病特点。1.初期表现:吮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2.低体温:指体温35℃,重症30℃,腋温-肛温差( TA-R)为负值。感染或夏季发病者可不出现低体温。3.硬肿:硬肿为对称性,最先出现硬肿的部位是小腿,依次至大腿外侧—臀部—面颊—上肢—全身,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严重者可导致肺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及肾脏等多脏器损害,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危及生命。硬肿可分轻、中、重三度,常与硬肿的范围有关,轻度20%,中度25% ~ 50%,重度50%。4.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率减慢;微循环障碍;严重时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和肾衰竭等。5.病情:依据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全身情况及器官功能改变分为轻、中、重三度。三、治疗原则1.复温:是治疗关键,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2.支持疗法:给予足够营养,需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3.正确用药:合理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和多巴胺等。4.对症处理。四、护理问题1.体温过低:与早产、寒冷、感染和窒息等因素有关。2.营养不足: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3.皮肤的完整性受损:与环境温度过低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有关新生儿保暖等护理知识。1患儿,女,日龄4天,足月顺产。现该患儿反应低下,拒乳,哭声低弱,下肢及臂部皮肤暗红、发硬,压之凹陷,拟诊为寒冷损伤综合征。在进一步收集的评估资料中,对判断病情最有价值的是A.体重B.体温C.呼吸D.脉搏E.血压五、护理措施1.复温: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1)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患儿,可放入30℃暖箱中,根据体温恢复的情况逐渐调整到30 ~ 34℃的范围内,6 ~ 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2)肛温30℃,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肛温高1 ~ 2℃的暖箱中,并逐步提高暖箱的温度,每小时升高1℃①,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于12 ~ 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2.合理喂养:保证足够热卡供给。3.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性。4.观察病情变化(1)监测体温,每2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6小时后改为4小时1次。(2)监测心率、呼吸及硬肿范围,记录出入量。(3)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例2 ~例3题共用题干)早产儿(34周),元月分娩。生后第2天体温34℃,哭声低,拒奶,全身及四肢冰冷,臀部及两小腿外侧轻度水肿,皮肤光滑呈暗红色,按之呈凹陷性水肿,口唇略发绀,呼吸音低,尿少。查:血白细胞5.5×109个 / L,血糖2.0mmol / L。2最可能的诊断是A.新生儿水肿B.新生儿红斑C.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D.新生儿败血症E.新生儿皮下坏疽3应首先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指导母乳喂养B.复温C.加强脐部护理D.给氧气吸入E.遵医嘱用抗生素★复温是治疗新生儿寒冷综合征的关键措施。★低体温、硬肿、肤色和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轻、中度硬肿(体温30℃ ),复温时间6 ~ 12小时;重度硬肿(体温30℃ ),复温时间12 ~ 24小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