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2节动能势能教案2粤教版必修2.doc

发布:2025-03-26约2.7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6-

第2节动能势能

教学

目标

能记住做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

能记住动能的表达式,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记住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会分析打算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重点

1.动能及其计算。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难点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

电脑多媒体

学具

课本、练习册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个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它们的打算因素,重点把握表达式及基本计算,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学情

分析

能量内容之前学生接触过,动能、势能有所了解,但动能、势能的打算因素学生不明确,表达式不清楚,这方面要重点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

设计

意图

上节学问回忆

功的定义、表达式、做功的必要条件。

几种特别力做功计算分析。

新课引入

由生活实例,我们每天都要和能量打交道,各种形式的能(如光能、风能、太阳能、化学能、潮汐能、动能、势能、原子能等)之间能否发生转化,状况如何?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两种常见的(以后常常接触)能量,动能和势能。

新课讲解

(一)、能量

1、概念:物体能够做功就有能量,能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越多。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3、能量分类:生活中常见的,如光能、风能、太阳能、化学能、潮汐能、动能、势能、原子能等。

(二)、功能关系

1、功是过程量、标量、但是有正负。能量是状态量、

标量、只有正值。它们的单位都是:焦(J)。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具有多少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

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能量的变化。

(三)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试验探究动能的打算因素:猜想(质量和速度),设计试验,归纳分析,得到结论。

3、精确试验表明: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4、表达式:Ek=?mv2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一般状况,物体的动能是相对地面而言。

(四)重力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势能。

2、试验探究动能的打算因素:猜想(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设计试验,归纳分析,得到结论。

3、精确试验表明: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表达式:Ep=mgh

5、重力势能的三大特性:(1)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共同拥有。(2)相对性。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相对参考面而言的,所选取的参考面不同,物体的重力势能不同。在参考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在参考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3)标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重力势能的正负与功的正负物理意义不同)。

6、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物体下降);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物体上升)。重力做功只转变物体的重力势能。

7、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与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物体经过的路径无关。

8、重力势能的变化过程,也是重力做功的过程。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

(五)弹性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所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2、试验探究弹性势能的打算因素:猜想(形变的大小),设计试验,归纳分析,得到结论。

3、精确试验表明:物体的弹性势能与劲度系数和形变大小有关,劲度系数越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4、表达式:Ep=?kx2

5、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形变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大(形变增大)。弹力做功只转变物体的弹性势能。

四、学问应用、拓展提高

1、生活中动能的应用,动能产生危害的防治。

2、动能武器(古代冷兵器如刀枪等、火药制造后的炮弹等、现代的电磁炮等)、民间和军事。

3、重力势能的应用(各种游乐场的过山车等)。

4、弹性势能的应用(古代的兵器如弓箭等)。

五、学问归纳

1、动能及其相关学问。

2、重力势能及其相关学问。

3、弹性势能及其相关学问。

六、练习巩固和课本练习处理

教师问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古怪、兴奋、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生活实际回答

通过试验探究,观看、思考得到相关结论

通过试验探究,观看、思考、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通过试验探究、观看、思考、争论、沟通、分析得到相关结论

生活实例观看、思考、分析、总结、深化、领悟、理解

思考、沟通、争论、理解

回忆、领悟

温故知新

激发学生求知欲

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区分不同形式的能

依据学生的前概念区分功和能的关系

使学生对动能的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