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猪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ocx
1
DB14/T1302—2016
晋汾白猪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晋汾白猪种公猪的引种与选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晋汾白猪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65猪饲养标准
NY/T636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NY/T820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NY/T822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NY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晋汾白猪
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瘦肉型猪新品种。该品种全身被毛白色,头大小适中,耳中等呈竖立稍侧前倾,嘴筒中等长而直,面微凹。背腰平直,胸宽深,腹线上收,腿臀丰满。乳头排列匀称,乳头数7对以上,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遗传性能稳定。
4引种与选种
4.1引种
4.1.1种公猪应从持有畜牧行政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原种猪场或一级扩繁场引进,并附有《种猪合格证》,同时按GB16567的规定进行检疫。
4.1.2引进的种公猪必须隔离饲养30d,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2
DB14/T1302—2016
4.2选种
4.2.1体型外貌
种公猪应具备晋汾白猪品种特征,整体结构匀称,四肢结实、有力,皮毛光滑、精神状况良好、采食正常,对外界反应敏感。睾丸发育良好,轮廓均匀,左右大小一致,无单睾、隐睾、阴囊疝等遗传疾患。
4.2.2生产性能
种公猪性能测定按NY/T822的规定执行。日增重、背膘厚等生长发育性能达到或超过群体的平均水平,膘情适中。
4.3运输
按照GB16567的规定执行。
5饲养管理
5.1营养需要
5.1.1营养需要应不低于NY/T65的要求。
5.1.2非配种期营养标准
非配种期营养标准见表1、表2。
表1非配种期种猪营养标准
消化能(MJ/kg)
粗蛋白
(%)
赖氨酸
(%)
苏氨酸
(%)
蛋氨酸
(%)
钙
(%)
总磷
(%)
盐
(%)
12.1
12.4
0.75
0.6
0.35
0.7
0.55
0.5
表2配种期种猪营养标准
消化能(MJ/kg)
粗蛋白
(%)
赖氨酸
(%)
苏氨酸
(%)
蛋氨酸
(%)
钙
(%)
总磷
(%)
盐
(%)
13.5
15.4
0.8
0.65
0.4
0.85
0.65
0.5
配种任务繁重时每日加喂鸡蛋1-3个。
5.2饲喂规程
定时定量饲喂,非配种期每天饲喂2次,配种期每天饲喂3次。后备公猪体重为90kg时限饲,每天饲喂量为2.5kg/头~2.7kg/头,成年公猪每天的饲喂量为2.5kg/头~3.0kg/头。冬季增加0.5kg/头。饲料卫生应符合GB13078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5027标准。
5.3配种与采精
3
DB14/T1302—2016
5.3.1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种公猪6月龄时开始调教,8月龄体重达120kg~130kg方可开始配种或采精。初配不宜过早。晋汾白猪种公猪使用年限不得超过5年。
本交时,每月应检查公猪精液品质不少于2次,人工授精应固定工作程序与工作场所,每次采精应检查精液品质,精子活力应在0.8以上,并填写检查记录。青年公猪每周配种或采精不超过2次,成年公猪每周配种或采精4~5次。配种或采精最好安排在早晨饲喂后1h~2h进行。
5.3.2人工授精按照NY/T636执行。
5.4运动管理
种公猪每日运动1~2次,每次不少于1h。非配种期适当增加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夏天运动在早晚进行,冬天运动在中午进行。
6疫病防治
根据场内猪群抗体水平,参考表3设立种公猪免疫程序,并符合NY5031要求。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应彻底消毒。兽药的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剩余或废弃疫苗及疫苗瓶等应按照GB18596做无害化处理。
种公猪的免疫程序见表3.
表3种公猪的免疫程序
病名
免疫时间
疫苗名称
猪瘟
春秋各一次
猪瘟活疫苗(脾淋苗)
猪肺疫
春秋各一次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
猪丹毒
春秋各一次
猪丹毒杆菌(弱毒苗)
伪狂犬
每季度一次
伪狂犬病活疫苗
口蹄疫
每季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