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选修一学案(三)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时间:2010.3.4 主编:李雅娟
【课程标准】
1.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点】
1.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2. 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1. 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2.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3. 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知识整合】
一、背景:
1.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2. 宋初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1)积弱
(2)积贫
原因
影响
冗官
A.
B. 科举取士越来越多 C. “恩荫法”泛滥
不仅……,而且……
冗兵
A.
B.
军费开支过大
冗费
A. 冗官、冗兵 B. 每年送给西夏、辽大量岁币
3.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却为王安石全面改革奠基。
(1)背景: (2)概况:
(3)内容:
(4)结果:夭折。 Why?
(5)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为其改革奠基。
4.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的愿望。
二、概况:
1. 时间: 2. 目的:
3. 性质:
三、内容:
1. 富国之法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和成效
共同作用
局限
为了
农田水利法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了。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2. 强兵之法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和成效
共同作用
为了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精简军队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3. 取士之法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四、结果:变法初期 ,后来, ,最终失败了。
1. 取得成效的原因:
①新法的部分内容有助于增加国家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②新法的富国强兵主张得到 的支持。
③王安石坚持“ ”精神。
④一批中下级官吏得到重用,支持变法。
2. 最终失败的原因:
3. 启示:
五、评价:
1、进步性:
2、局限性:
【核心要点追踪】
1.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内在联系
(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社会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②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根本目的都是在于维护封建统治。③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对封建统治政策所作的内部调整。④结果:都因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⑤特点:都在当时的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进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不同点:①中心内容:前者是以调整吏治为中心;后者是以理财为中心的。②改革程度:前者只是局部调整;后者是全面改革。③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比庆历新政要大得多。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3)内在联系: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2. 辩证地认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但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1)变法的不足和局限性: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2)变法的进步意义:
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说明的问题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 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③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⑤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后者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