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冷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2.工序性质、工序数量 3.工序顺序及组合的确定 4.冷冲模具设计的基本内容 5.冷冲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 * 本讲要点 任务7-1 冷冲模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知识 1.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2.工序性质、工序数量、工序顺序及工序组合的确定 3.冷冲模具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工作程序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制定冲压工艺规程一般按下述步骤进行: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冲压件图纸及冲压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3)详细拟定冲压件的工艺规程 (4)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并绘制排样图 (5)选定模具类型与结构型式 (6)选择冲压设备 (7)参照有关资料及经验确定各工序的工时定额。 (8)填写冲压工序过程卡、编写设计说明书。 7.2 工序性质、数量、工序及组合的确定 7.2.1 工艺方案在技术上应满足的要求 考虑这些问题时,应注意满足技术上对工艺方案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冲压变形规律的要求 2.工件的质量要求 3.操作要求 4.模具结构、强度和寿命的要求 7.2.2 工序性质 1.冲压件形状尺寸是确定工序性质的基本依据 2.“弱区必先变形,变形区应为弱区”的结论是决定公益性质的基本准则 3.保证冲压产品的质量要求,是确定冲压工序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7.2.3 工序数量 工序数量的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而言指完成冲压件生产的全部工序数,包括辅助工序数的总数;狭义而言指同一性质工序重复进行的次数,如拉深高度时,多次拉深的拉深次数。 7.2.4 工序顺序 拟定冲压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循下述原则: 1、工序顺序的安排要保证每道工序的变形区为“弱区”,同时不允许非变形区为弱区参与变形。 2、前工序成形后得到的符号零件图要求的部分,在以后各道工序中不得再发生变形。 3、冲孔工序的安排原则 4、精度高的成形部分应在成形后校形工序 5、弯曲件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7.2.5 工序组合 工序组合是指把零件的多个工序合并成为一道工序用连续模或复合膜进行生产。 一般在大批量生产时应该尽可能把工序集中起来,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宜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的单工序模,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但为了操作安全方便或减小工件占地面积和工序周转的运输费用和劳动量,对于不便取拿的小件和大型冲压件,批量小的时候也可以使工序适当组合。 工序组合往往受到模具结构、模具制造与维修,模具强度及现有设备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7.3 冲模具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工作程序 7.3.1 冷冲模设计的基本内容 冷冲模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两方面的内容。 冲压工艺设计是针对给定的产品图样,根据其生产批量的大小、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模具制造能力及工人技术水平等具体生产条制定出合理工艺方案,最后编写出冲压工艺卡的综合性的分析、计算、设计过程。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包括工序性质、数量的确定,工序顺序的安排,工序组合方式及工序定位方式的确定等内容。因此,冲压工艺设计实质上就是冲压的工艺制定,而表达工艺制定内容的文件就是冲压工艺规程(即冲压工艺卡)。 7.3.2 冷冲模设计的基本要求 作为冲压生产的技术准备工作(为生产提供工艺规程和模具图样),冲压的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及内容,因此应提供不同的要求。 (1)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 1、冲压原材料利用率更高,即材料消耗应尽可能少。 2、根据工厂的具体生产条件,制定的工艺方案应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 3、工序组合方式和工序排列顺序应符合冲压变形规律,能确保冲压出合格的工件。 4、工序数量应尽可能少,生产效率尽可能高。 5、制定的工艺规程,应方便工厂的生产组织与管理 (2)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模具结构及其尺寸参数应保证能充压出形状、尺寸、精度均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 2、模具结构应尽可能简单、制造维修方便,成本低廉。 3、模具要坚固耐用,能满足生产批量的要求。 4、模具要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可靠,工人劳动强度要低。 5、生产准备周期要短。 7.3.3 冷冲模设计的一般工作程序 在实际生产中,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要求各异,且具体生产条件也不尽相同,这经常给刚开始从事冲压设计工作的人员带来一定困难。但从另一方面看,只要遵循冲压变形的基本规律,搞清楚冲压基本工序的各自变形特点,尽管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及精度要求不同,冲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还是大同小异的。一般情况下可按以下工作程序进行 : 1.分析产品零件图的冲压工艺性; 2.确定冲压工艺方案; 3.确定模具类型;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