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件.pptx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電腦技術
自動控制技術
檢測與傳感技術
CRT顯示技術
通信與網路技術
微電子技術;§1.1電腦控制系統概述
★自動控制:在沒有人直接參與的情況下,通過控制器使生產過程自動地按照預定的規律運行。
§1.1.1電腦控制系統及其組成
1.電腦控制系統
★電腦控制系統
————利用電腦來實現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的系統。;;即時數據採集:
即時控制決策:
即時控制輸出:;2)線上方式和離線方式
★線上方式或聯機方式:生產過程和電腦直接連接,並受電腦控制的方式。
★離線方式或脫機方式:生產過程不和電腦相連,且不受電腦控制,而是靠人進行聯繫並作相應操作的方式。
3)即時的含義
★即時:是指信號的輸入、計算和輸出都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完成。
★即時控制系統必定是線上系統。;;★主機;軟體;3.工業控制機的特點;;2.直接數字控制系統(DirectDigitalControl—DDC);3.監督控制系統(SupervisoryComputerControl—SCC);4.集散型控制系統(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5.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ieldbusControlSystem—FCS);§1.2電腦控制系統的發展概況及趨勢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電腦ENICA問世
§1·2·1電腦控制系統的發展概況
1.電腦控制技術的發展過程
?開創時期(1955~1962年)
?直接數字控制時期(1962~1967年)
?小型電腦時期(1967~1972年)
?微型電腦時期(1972年~至今);軟體的發展:
50年代至70年代軟體發展緩慢
70年代末至今已採用各種高級語言進行即時控制
2.電腦控制理論的發展過程
?採樣定理
?差分方程
;?Z變換法;2)I/O通道
I/O通道:也稱為過程通道。它是電腦和控制對象之間資訊傳送和變換的連接通道。;本章學習目的:解決微型電腦和外部的連接問題,使電腦和外部構成一個整體,能正確、可靠、高效率的交換資訊,這是設計一個微機控制系統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2、I/O信號的種類;3、電腦和外部的通信方式;;;;;2.查詢傳送方式(條件傳送方式);;§2.22.中斷控制I/O方式
1.中斷控制I/O時應解決的問題;2.中斷優先順序問題的解決;2)雛菊鏈法;3、DMA控制方式;§2.3I/O介面設計;獨立編址方式的優點:
?可尋址256個端口,執行I/O指令時間短,解碼電路簡單
?程式清晰易讀
?硬體設計簡單
獨立編址方式的缺點:
?專門I/O指令的功能有限,不如訪問記憶體指令豐富;
?增加了微處理器本身控制邏輯的複雜性。;2.I/0介面與記憶體統一編址方式;統一編址方式的優點:
?數據處理能力強
?輸入輸出部分可以和記憶體部分共用解碼和控制電路
?CPU不需區分訪內操作及訪問輸入輸出操作的控制信號,可以相應減少引腳
?I/O端口數目不受限制
統一編址方式的缺點:
?每個I/O操作需全字長地址解碼,整個指令執行時間較長
?程式中較難區分I/O操作
?I/O端口佔用了存儲空間地址;§2.3.2I/O介面與系統的連接;;;介面晶片和CPU之間必須連接的信號有下列4類:;74LSl38擴展地址解碼器;;例:採用74LSl38作地址解碼器設計的微機主機板介面子系統地址解碼電路。;;2.負載能力的擴展
1)應用匯流排收發器提高匯流排驅動能力
匯流排收發器——Intel8286;;2)應用介面晶片
常用的:
74LS244單向三態門
74LS373(74LS273)三態輸出鎖存器
74LS245三態輸出八匯流排收發器;;§2.3.3I/O介面設計的方法、步驟及設計舉例
1.I/O介面設計的方法、步驟
★I/O介面設計步驟
?瞭解常用週邊設備或被控設備與CPU之間資訊交換的要求;
?考慮硬體和軟體的功能分配;
?進行I/O端口的數量統計、數據流向安排和端口地址號分配;
?I/O介面硬體電路的擴展設計;
?I/O介面控制軟體設計;
?進行介面硬體和軟體聯調。;★I/O介面擴展的方案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