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藤茶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及必要性
藤茶亦称白茶,又名野藤茶、白茶饼、山甜茶、龙须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的茎叶经加工而成,显齿蛇葡萄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全株无毛,卷须与叶对生叶互生,回羽状复叶有9—13小叶,1回羽状复叶有3—7小叶,呈椭圆型或卵型,长2.5—9cm,宽1.6—5cm,边有明显小齿,网脉明显,花五数,黄绿色,聚伞型花序与叶对生,浆果卵球型,成熟时紫黑色,直径5—6mm,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保健古茶,它是茶叶里的瑰宝,药效性能很好的茶之奇葩。据文献资料记载藤茶在江口县桃映、坝盘、太平等乡镇饮用已有上千年历史。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白茶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指、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民间采用它制作成清醇的“白茶饼”,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作用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
藤茶色绿起白霜,微苦甘长,生津止渴,其味甘甜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保肝护肝等功效。
据中国医科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其提取物研究发现:其成效成份为蛇葡萄素及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化合物。
经国家茶叶、营养、药物科研究等权威机构检测表明:它含有19种人体必须的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它的钙、铁、镁含量高,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效好的预防作用,对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对癌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它锰含量高,极有利于长寿。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洒西、湖南、湖北、贵州、福建等海拔400—1300米的灌丛中、林中、石上、河边。江口县梵净山野生藤茶资源分布广泛,品质优势,其生长密度与生化指标尤以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区域为最好。目前藤茶栽培面积6万亩左右。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已开发出武陵藤牌贵州藤茶10余个藤茶产品,商品藤茶年销量在50吨以上。据调查,在铜仁市范围内,饮用藤茶人群已从1‰上升到20‰,产品供不应求;在省内其它地州市,藤茶产品消费也在逐步增加;特别在香港、广州、深圳、北京和贵阳等大中城市销量也稳定上升产品供不应求。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立省”和“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以梵净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藤茶资源为依托,市委、市政府将江口藤茶资源开发利用列入了梵净山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制定了贵州省江口藤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二、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贵州省2013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黔质技监标通(2013)158号],按照《藤茶生产技术规程》贵州省地方标准制定任务和要求,由江口县农牧科技局起草了本技术规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有:代建平、王胜、田儒高、杨红梅、杨丽、刘应俊、姚琼等从事藤茶生产管理、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的人员。
2、起草单位及起草协作单位
起草单位:江口县农牧科技局
协作单位:铜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江口县铜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标准的主要依据
江口县农牧科技局、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藤茶育苗及栽培技术》,江口县铜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定了Q/TJSW《藤茶》企业标准。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Q/JYF《贵州藤茶》企业标准,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的《藤茶快繁技术研究应用》获得了2012年铜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近年来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示范,获得了丰富的资料,为该项标准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因此,本标准编制起草的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数据详实可靠、依据充分,编制的规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标准编制的主要过程
工作过程:标准的起草是在藤茶育苗技术的试验和藤茶大田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等积累的技术资料上提炼而成的。
(1)2006—2012年在江口县利用野生藤茶进行藤茶人工育苗繁殖试验研究,总结研究技术资料,形成了藤茶育苗技术,同时进行大田栽培试验,总结出了藤茶大田栽培技术。贵州江口梵净山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标准Q/JYF《贵州藤茶》,江口县铜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标准Q/TJSW《藤茶》。
(2)2013年2月—2013年4月进行本标准项目的申请工作。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
(3)2013年4月—2013年7月,查阅“编写标准项目相关知识,标准编写规程”等知识,同时收集补充相关资料,根据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指导》G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