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惊厥的诊断鉴.ppt

发布:2017-11-19约3.04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惊厥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儿科 一 相关概念 二惊厥的特征 三 病因 四 诊断 五治疗 一 相关概念 1、痫性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性脑功能异常而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发作大多短暂并有自限性。由于异常放电所累及的脑功能区不同,临床可有多种发作表现,包括局灶性或全身性的运动、感觉异常,或是行为认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2、癫痫:指同一患者在无热或其它诱因情况下,呈长期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痫性发作者。 3、 惊厥:一般来说是指伴有骨骼肌强烈收缩的痫性发作。 4、 热性惊厥(FS):指惊厥发作在发热时出现者,其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 二 惊厥的特征 1、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儿童期发生率约4%—6%,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热性惊厥儿童期患病率为3—4%,首发年龄在6月—3岁,平均18—22个月,男多于女,绝大多数5岁以后不再发作,常有FS家族史。有分析提示FS长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外显率的可能性,病理基因位点在19p和8q13-21。 3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如表现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等。 三 病因 (一) 感染性疾病:多为发热惊厥 1颅内感染性疾病: a 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结核 b 各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c各种脑寄生虫病 2颅外感染性疾病 a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 b消化道:细菌,病毒性肠炎 c泌尿道:急性肾盂肾炎 d全身性感染和传染病:败血症,破伤风,幼儿急疹等传染病感染,中毒性脑病。 (二)非感染性疾病:多见无热惊厥 1颅内感染性疾病:癫痫、颅脑创伤、颅内出血、颅内肿瘤、中枢畸形等 2颅外非感染性疾病:中毒:有毒动植物、农药、药物等 各种原因的脑缺氧:包括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代谢性脑病:低血糖、水电、酸碱失衡等 (三)热性惊厥的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潜在惊厥性疾病,其首次发作有发热这种应激状态触发,其后发作可能是无热性的。 3单纯热性惊厥 (四)惊厥持续状态的病理生理 1、 SE中神经元持续放电,脑的代谢率、耗氧量和葡萄糖摄取量均成倍增加,同时经NMDA受体介导,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对神经元产生兴奋毒性损伤,反复发作导致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损伤和死亡。 2、惊厥性SE因同时有强烈而持续的肌肉抽动,导致体内氧和能量耗竭,全身代谢失调和酸中毒,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由于脑的血流灌注不足,致脑水肿和颅压增高,加剧了惊厥性脑损伤发生。 四 诊断 (一)病史:突然惊厥的患儿在首先紧急止痉的同时,必须进行病因诊断 1年龄:各年龄组惊厥的病因不尽相同 a新生儿期:生后1-3天常见的是产伤、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等。4-10天多见于低血糖、核黄疸、低血镁、早期败血症和化脑、破伤风等。 b婴幼儿期:上呼吸道感染、低血糖、细菌性痢疾、化脑、中毒性脑病、颅脑畸形、癫痫、婴儿痉挛症等 c学龄前期、学龄期:中毒、颅脑损伤、感染、肿瘤、癫痫、肾性高血压脑病等 2季节: a终年均可见:如高热惊厥、癫痫、中毒。 b春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夏季: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 d夏秋:肠道病毒性脑炎 e冬季:肺炎和低钙血症、百日咳脑病等 (二) FS的临床表现: 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大多39)时,70%与上感有关,其它伴发于出疹性疾病、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菌痢等。但决不包括颅内感染和各种颅脑病变所引起的急性惊厥。 没有证据表明2次或3次单纯性FS,即便是时间长者会导致癫痫或脑损害。若干因素使FS发生癫痫的危险性增加,主要包括 a复杂性FS b直系亲属中癫痫病史 c首次FS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具有其中2-3个因素,7岁时癫痫发生率达9%以上。而无危险因素的FS不到1%。 FS和CFS的鉴别 1首次发病年龄 6月-3岁 小于6月,大于3岁 2发热高度 大于38.5-39度 小于38.5度 3发生时间 病初(12-24小时内)骤热时 任何发热时 4惊厥类型 全身性抽搐 不对称,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 5持续时间 大多1-2分,多少于10分 大多多于10分或15分 6发作次数 多1-2次 大于3-4次 7异常神经征 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