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模拟测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模拟测试
高考语文总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模拟测试
编稿:于坤 审稿:李家声 责编:徐冬杰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能力训练检测
1、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3分)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夸张 设问 B比喻 设问 C夸张 反问 D比喻 反问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 B对比 设问 对偶 明喻
C对偶 设问 对比 明喻 D对偶 对比 设问 明喻
3、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3分)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衔远山,吞长江 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4分)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
B黄家就是鬼门关。( )
C南国烽烟正十年。( )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5、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远望荔枝林,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绿色的浓郁和美好。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
通过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
D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通过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6、对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A.“庭院深深深几许”句用了反复的手法。
B.“玉勒雕鞍游冶处”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C.“泪眼问花花不语”句用了拟人的手法。
D.“乱红飞过千秋去”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7、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8、以“春风”、“小路”、“愉快”为核心,扩展一段话(40字左右),要求运用比喻的手法。(5分)
9、依照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三句话,再在后面加一句话,作为前面四句话的总结。(4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一词,简要回答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4分)
11、
《新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