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病病人的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临床意义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 。 ; 1、血栓
深静脉血栓 (DVT),是引起肺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其栓子的来源主要
以下几种:
(1)血栓、癌栓、羊水栓、空气栓。其他如:肺动脉内源位血栓形成;
(2)赘生物:来自右心,尤其是瓣膜上;
(3)骨髓炎脓性菌团:来自脓性病灶;
(4)虫卵栓。其中以血栓引起最为常见。
; 1、血栓
血流淤滞、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静脉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促进因素。因此,创伤、长期卧床、静脉曲张、盆腔和髋部手术、肥胖、糖尿病、避孕药或其它原因的凝血机制亢进等,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2、心脏病
心脏病为我国肺栓塞的最常见原因,占40%。几遍及各类心脏病,合并房颤、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发病率较高。以右心腔血栓最多见,少数亦源于静脉系统。细菌性栓子除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外,亦可由于起搏器感染引起。
前者感染性栓子主要来自三尖瓣,
偶尔先心患者二尖瓣赘生物可自
左心经缺损分流进入右心而到达
肺动脉。; 3、肿瘤
肿瘤在我国为第二位原因,占35%,远较国外6%为高。以肺癌、消化系统肿瘤、绒癌、白血病等较常见。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仅约1/3为瘤栓,其余均为血栓。据推测肿瘤患者血液中可能存在凝血激酶(thromoboplastin)以及其他能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如组蛋白、组织蛋白酶和蛋白水解酶等,故肿瘤患者肺栓塞发生率高,甚至可以是其首现症状。; 4、妊娠分娩
产后和剖腹产术后发生率最高。妊娠时腹腔内压增加和激素松弛血管平滑肌及盆静脉受压可引起静脉血流缓慢,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加重静脉血栓形成。此外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增加,血浆素原-血浆素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羊水栓塞也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 5、其他
其它少见的病因有长骨骨折致脂肪栓塞,意外事故和减压病造成空气栓塞,寄生虫和异物栓塞。没有明显的促发因素时,还应考虑到遗传性抗凝因素减少或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剂的增加。;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肥胖或者有血脂异常患者;
2.长时间操作电脑者或者长时间坐火车,飞机、汽车者(时间超过6小时);
3.长期卧床或需要制动人群; ;
高危人群
4、急性胸部或者腹部大型手术后及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
5、有髋部骨折,严重创伤或急性脊柱损伤患者;
6、孕产妇;肿瘤、急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7、口服避孕药妇女;
8、患有肾病综合症的儿童。
;一、肺栓塞症状;1、呼吸困难是肺栓塞后最常见的症状。
2、咳嗽(干咳为常见)
3、咯血
4、胸痛
5、冷汗、晕厥
6、恶心、呕吐
7、其他常见的为心动过速、紫绀和肺部湿罗音。其次为发热胸腔积液体征、低血压或休克、心律失常等。
8、体征以呼吸急促为最常见,; 并发症: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继而肺缺血、缺氧和左心输出量下降,循环衰竭。还可合并咯血、肺梗死、大块肺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心源性休克。;诊断要点;诊断要点;诊断要点;诊断要点;诊断要点;诊断要点;四、治疗原则 ;四、治疗原则 ;四、治疗原则 ;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患者站立后有无下肢胀痛感,观察下肢循环情况,检查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及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及运动情况。; 1.增加活动,减少血流淤滞:
卧床期间应定时变化体位和做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尽早下床活动。
术后被动活动 在病情允许,呼吸循环稳定的前提下,尽早开始患者的被动肢体活动。 ; 主动活动 指导患者行床上主动四肢肢体活动,鼓励患者床旁活动,逐渐增加下床活动强度与频率。
长时间办公、会议,要注意定时(每隔2小时)起立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避免血管损伤:
经静脉途径给药者避免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避免患肢受压及患肢注射。应用套管针,留置2条静脉通道 一条为溶栓专用通道 。经静脉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时,最好选择患肢远端的静脉。
3.预防性抗凝。; 1.绝对卧床休息10一14d,患肢制动并抬高,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运动过大,禁止按摩患肢,禁止热敷或冷敷,不要过度屈曲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2.
显示全部